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入网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优先出版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分子生物学“三步走”部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崔胜楠,商梁,万翠红,张迪,李睿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1, 11 (3): 3-7.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1.03.001
摘要   PDF (2668KB)
分子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在高校生命科学相关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如何有效开展线上教学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笔者借助线上平台构建“三步走”部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本科生分子生物学的线上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具体阐述了该模式下的教学理念、资源建设、教学技法以及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学》(2.0版)数字教材建设中的探索与思考
李融,强胜,吴雪梅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4): 3-7.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4.001
摘要   PDF (5275KB)
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的背景下,数字教材也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中发展,既可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师生的教学需求,也有效支撑着各类高校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本文回顾与总结了《植物学》(2.0版)数字教材的研发基础和建设历程,阐释与分析了该数字教材在建设中如何通过出版创新来适应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并对未来的数字教材在兼顾数字出版和教学应用的新策略、顺应技术发展和多维呈现的新生态、探索编辑审读和出版管理的新要求等方面做出展望和思考,以期为数字经济时代教育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加强“智能+教育”融合,助力基层教学组织新形态——建设“生物学基础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的探索与实践
李光跃,刘艳,高新景,单冉东,汤海峰,吴雪梅,滕利荣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6): 3-8.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6.001
摘要   PDF (5214KB)
教研室是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的基层实体教学组织,对保证高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虚拟教研室是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要举措,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积极探索。生物学基础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积极探索并确立了“创新驱动、共建共享、面向一线、重心下移、精准发力”的教学研究工作思路与工作定位,明晰了“多校联合、共建共享、协同创新、特色发展”的虚拟教研室管理理念,制定了“双十百千万”总体规划,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群建设相结合,打造“智能+教育”,并取得了初步建设成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校园野生果蝇的采集和物种鉴定——走出课堂的遗传学实验
辛广伟,张泉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5): 3-9.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5.001
摘要   PDF (47863KB)
遗传学实验是各高校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的核心实验课。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遗传学实验课程内容主要围绕果蝇展开,除了在实验室内完成实验外,学生们还走出实验室,进行“校园野生果蝇的采集和物种鉴定”实验。学生在校园亲自诱捕果蝇,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果蝇的特点,对采集到的果蝇进行物种鉴定。这一实验借鉴了经典的分类学研究过程,并与现代生物学研究技术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学知识的获取途径及其背后的科研逻辑,同时在教学中融入科学发展观、团结协作精神等课程思政教育元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学课程线上教学实施中的“变”与“不变”
曲良焕,陈敏,王莉,赵毓,魏星,薛绍武,唐铁军,姚家玲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1, 11 (3): 8-12.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1.03.002
摘要   PDF (3266KB)
2020年初,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发,正式开启了线上教学时代。针对线上教学所存在的空间距离、交流方式、过程管理等方面的变化,华中农业大学植物学教研室的老师们于2020年春季学期,在“变”与“不变”的碰撞中不断思考,从线上教学到线上考核,摸索出了一条扎实且有效的植物学线上教学之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过程性考核、课程思政等原则不变,实施翻转课堂,改革教学设计、教学手段、交流方式和考试形式,优化思政素材,有效保持了课程教学的“温度”,提高了学生参与力度和师生互动效率,确保线上教学质量与线下教学的实质等效,为未来的线上教学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生悦,宋亚坤,林飚,余春红,赵颖岚,侯圣陶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6): 53-57.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6.011
摘要   PDF (17847KB)
普通生物学实验作为生物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良好的科研思维与实验习惯,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科研实践奠定基础。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完成教学大纲课程任务,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据此,南方科技大学开发了“互联网+教育”实验教学平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探讨“互联网+教育”实验教学平台在普通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互联网+教育”实验教学平台为学生预习、学习、复习提供便利条件,混合式教学模式突破了实验教学的时空限制,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实验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全自动微生物微液滴培养系统的微生物教学实验设计
麻彩萍,李玉明,王欢,张贵友,王宏英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5): 37-41.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5.007
摘要   PDF (13821KB)
微生物培养是微生物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的重要技术基础。为了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特性,需要长时程、持续性对培养中的微生物进行取样检测,这严重依赖人力,存在染菌等风险。清华大学现代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基于全自动微生物微液滴培养系统(microbial microdroplet culture system,MMC)搭建了教学用实验平台并系统开发了微生物生长特性评价教学实验: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细菌化学因子耐受性研究以及细菌适应性(定向)进化等。经教学实践检验,基于MMC的教学实验设计达到了优化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效率、扩充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挑战度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良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献精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板块的设计与实践——以“发酵工程”课程为例
史鹏,张江波,舒敦涛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6): 24-29.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6.005
摘要   PDF (4331KB)
“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高素质交叉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查阅文献解决技术难题是对高素质工程人才的基本要求,但传统教学模式下“发酵工程”课程对学生研读文献的能力培养不足。针对该问题,笔者设计了以“教学准备精选→教学过程精讲→教学讨论精评→教学考核精读”的“四精”法为核心的“文献精讲”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板块。教学实践表明该板块有助于学生掌握阅读和分析文献的方法,有效地提升了学生文献研读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以灵活使用生物宏观辨识四属性为例
廖文波,凡强,刘莹,刘蔚秋,周仁超,项辉,张雁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6): 58-62.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6.012
摘要   PDF (11868KB)
生物学是一门来源于自然实践的科学,加强生物学的教学实践是高等学校生物学专业重要的教学任务。本文提出将生物学理论教学与野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从生物宏观辨识属性入手,向学生展示祖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从系统学、生态学、地理学、资源学四个视角,引导学生认识与理解生物的宏观属性和微观属性,辩证地思考生命的内涵,将素质教育寓于科学教育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业微生物根瘤菌共生固氮过程虚拟现实(VR)仿真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李佳桐,马彬广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3, 13 (1): 61-65.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3.01.015
摘要   PDF (32120KB)
根瘤菌是一类重要的农业微生物,可以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并通过共生固氮为宿主植物提供氮素营养,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业微生物学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根瘤菌与宿主植物之间的共生过程及固氮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讲解,而传统的教学方法缺少动态性和直观性,不利于学生对微观分子机制的理解。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逼真的虚拟环境,而使用者借助头戴显示器和手柄设备,进入虚拟环境并与其中的事物发生互动,从而产生强烈的沉浸感和参与感。笔者通过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根瘤菌共生固氮过程,开发了仿真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提升了教学效果,也为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生物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探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精细化教学改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周姗姗,赵鹏姝,燕霞,马小飞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5): 42-45.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5.008
摘要   PDF (7104KB)
细胞生物学实验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实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工作者已经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验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教改探索,然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尽管采用了近年来广受欢迎的混合式教学法、综合性实验设计等教改方法,但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的技能水平和对课程的认知水平并未显著提高。本文认为,教改不仅要体现在宏观上,更要体现在每堂课的教学细节上,因为这些细节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思考,更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本文从文献阅读、实验准备、实验结果分析及实验报告撰写等方面对细胞生物学实验的教学细节进行探讨,以期改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化学”线上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复旦大学为例
俞瑜,董爱武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1, 11 (4): 8-12.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1.04.003
摘要   PDF (3498KB)
为了适应新冠疫情防控的需要,“生物化学”课程在2020年春季学期转入线上教学。教学团队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制作和整合多媒体教学资源,针对线上教学精心设计,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实施,以及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办公平台和网络社交平台的协同应用,保证了“生物化学”这一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的顺利开展。全新的“生物化学”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拓展了学科视野,学习成效明显。如何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同时兼顾线下教学的特色,从而有效实现混合式教学将是对“后疫情时代”教学结构的优化和改革的新思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关于细胞生物学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
丁明孝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2): 3-7.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2.001
摘要   PDF (15070KB)
翟中和院士领衔主编的《细胞生物学》教材从第1版开始编写至今已有30年了。其间本书不断再版,最新的第5版于2020年面世,并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高等教育类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回顾30年教材建设历程,其编写思路主要有3个方面:第一是兼顾基础性与前沿性,第二是注重基本概念与实验技术,第三是力求图文并茂。希望点滴体会能够对当下教材的编写有所裨益,共同推进新时代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在线教学实践
陈畅,张思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1, 11 (3): 13-17.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1.03.003
摘要   PDF (2648KB)
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北京化工大学积极组织教师结合课程特点开展线上授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开设的素质教育课程,教师综合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学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与多种辅助软件的紧密融合构建了特殊形势下的在线教学模式,保证了教学质量,发挥了普及防疫抗疫基本知识与坚定学生信心的特殊作用,教学效果良好。本文将从教学的内容设计、组织实施、特色案例及教学数据等方面进行介绍,为今后线上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生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
陈哲皓,王利琳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6): 19-23.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6.004
摘要   PDF (3675KB)
混合式教学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一种有机结合在线学习和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近年来,本课程组基于生物师范生的培养理念,对“植物生理学”课程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建设精品在线课程、改造线下课堂、扩容翻转课时、改变教学理念以及渗入课程思政,有针对性地解决了重难点不突出、课程目标达成不明确、评价单一等教学痛点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多项素质和能力;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获得了较好的创新效果和教学成绩。本文对此教学改革与探索进行总结,旨在为高校植物生理学及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子生物学原始文献导读结合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证研究
吴旺泽,郑晟,杨宁,张腾国,武国凡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5): 21-27.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5.004
摘要   PDF (5029KB)
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其概念抽象、学习难度大。传统的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融会贯通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知识点。为培养自主学习的创新性人才,针对该门课程特点,笔者教学团队对3届4个班201名学生进行了3年的教学改革统计追踪分析。通过授课前后问卷调查和各项成绩统计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原始文献导读结合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授课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考研录取率和各项学习成绩,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查阅文献、独立思考问题的学习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统计实践能力在本科应用性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养成模式探索——以“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为例
程驰航,俞睿玮,吴漪,张忠山,吴小映,钱坤,张立钦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6): 30-34.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6.006
摘要   PDF (4940KB)
高校的生物学与工程学交叉专业在本科生教学体系中容易忽视统计素养的培育,是否具备统计思维和实践能力已愈加成为影响此类专业学生深造求学和承担相关工作岗位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应用性课程“生物制药工艺学”课堂教学为例,探索通过学生个体数据分析演示、案例研讨、文献试验解析与统计模拟训练“三步走”的养成模式,为学生毕业论文课题中的统计运用奠定一定基础,实现专业课教学与统计实践能力训练打通融合。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在激发学生统计学习兴趣和提升统计实践能力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未来可尝试该模式与更多培养策略混合使用,以期进一步提高此类专业背景学生的统计素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细胞生物学基础实验科学探究属性的深度挖掘——以“PEG介导鸡红细胞融合”实验为例
巴雪青,李晓雪,曾宪录,魏民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1, 11 (3): 39-42.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1.03.009
摘要   PDF (2901KB)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生物及医学类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现行的基础实验多数情况下体现为观察、描述为目的的验证性实验,因而无法更好地达成上述培养目标。细胞生物学基础实验如何改革,是目前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立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达成课程目标,本文以“PEG介导鸡红细胞融合”实验为例,结合多年实验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在简单的、验证性的基础实验中“做文章”,设置问题情境,挖掘基础实验的科学探究属性,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从而加强学生对科研活动的理解,促进学生科研思维的建立、合作研究等探究能力的形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纵、横、广——微生物作画学生谈
王瑶佳,刘佳媛,冯虎元,张琪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5): 61-64.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5.012
摘要   PDF (8443KB)
微生物作画作为一种新的创新实验内容,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应用日益广泛。其以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等实验技术作为基础,以不同类群微生物的理化和生态学特征为依托,融入艺术设计,既可以作为巩固生物科学类专业学生的实验技能、锻炼创新思维、提升综合素质的教学手段,也可以激发非专业学生对微生物学科的兴趣。笔者以切身体会,浅谈微生物作画背后深刻的教育内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的调研与浅析
郝真真,靳然,高新景,王莉,吴雪梅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3, 13 (4): 3-6.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3.04.001
摘要   PDF (3396KB)
教材建设对生物类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明确高校生物学人才培养的新变化与教材使用的新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教材建设与更新工作,本文结合 32 所国家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高校培养方案的调研结果,分析高校生物科学专业课程开设情况和现有教材的使用情况,就目前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实际需求,提出生物科学相关教材的建设方向,以期为生物类学科高等教育教材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微生物学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
林榕姗,丁延芹,王芳,朱常香,李滨,孙中涛,王冰,张建军,杨正友,汪城墙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6): 9-13.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6.002
摘要   PDF (3658KB)
学校教育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是提高学校教学水平的关键。微生物学是生物科学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本研究为了解决高校微生物学类课程重复建设、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不一致等问题,通过微生物学课程群建设与实践,提出了实践与创新并重的人才理念,根据生物科学类一流专业建设要求,以培养应用创新型现代农业生物学人才为目标,构建了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拓展课“三层次”的微生物学课程群。采用“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师资队伍、有效评价”等四项措施推进微生物学课程群的改革和实践。通过对我校微生物学课程群的建设,加强各课程的内在联系性和逻辑性,丰富教学模式,优化师资队伍,并强化生物科学类人才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技能,满足了应用创新型生物学人才培养需求,为农林类高校生物学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活中的生命科学实验”通识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沈广爽,孙洁,李晶晶,石雪芹,邓飞,赵玉红,李欣,魏远,陈容容,徐欣欣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5): 51-55.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5.010
摘要   PDF (3629KB)
通识教育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全面育人的必要途径。南开大学生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此为契机,以“生活中的生命科学实验”课程为锚点,面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依托生动丰富的实验项目,采用灵活适用的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知识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以更加多元化的角度和更加开阔的视野感受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该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收获了学生的广泛好评,可为实践教学通识课和生命科学专业课的建设、改革与创新提供借鉴的思路和经验,具有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双一流”背景下生物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农业大学生物类本科为例
朱常香,王芳,苏英华,林榕姗,李滨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5): 56-60.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5.011
摘要   PDF (3498KB)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和部属高校相比,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地方农业高校具有依存性、应用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必须打破固有的理念、既定模式和评价形式,才能真正实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层次生命科学拔尖创新人才为使命,践行生物类本科教育工作开拓创新的指导思想,明确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并在课程体系、导师队伍、实践平台以及选拔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索以生物学知识为载体的生命教育,践行生物学通识课课程思政——以浙江大学为例
吴根福,林小清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5): 32-36.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5.006
摘要   PDF (3409KB)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本文论述浙江大学开设以生物学知识为载体的“生命教育”通识课程并践行课程思政的相关工作。生命教育通识课程的开设是对“德育为先”教育指导思想、“能力为重”教学要求及“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积极探索,有利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生存生活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美育、安全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落实。本教学改革实践成果显著,生命教育作为生物类通识课程值得在全国高校中推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生“合成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纪晓俊,高振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6): 40-44.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6.008
摘要   PDF (3706KB)
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以专业知识为载体的思政教育往往比单纯的思政课程更具有说服力。以“合成生物学”研究生课程为载体,在明确课程思政目标的基础上,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了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收获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合成生物学”研究生课程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因转录调控的奥秘”微课教案
倪挺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1, 11 (5): 3-4.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1.05.001
摘要   PDF (1341KB)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混合式PDCA四步教学”模式初探——以基础生物学课程教学为例
李俊丽,周颖,黄薇,谢浩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6): 35-39.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6.007
摘要   PDF (3950KB)
随着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逐步实施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创新理念深入人心。为促进学生专业思想的建立、知识面的拓宽、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后续创新思维的形成,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模式创新,而混合式教学与PDCA(plan-do-check-act,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法提供了可行思路。笔者以基础生物学的课程教学为例,将混合式教学与PDCA循环管理法相结合,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同时整体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管理与自查改进。通过在线课程的建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基础生物学“混合式PDCA四步教学”模式基本形成。经过几轮的运行,该教学模式被运用到常规教学中,有效地延伸了教学时间与空间,拓展了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提升了教学质量与水平,为课程教学改革作出了应有贡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科教融合教学实践——以“植物表观遗传学”课程为例
解莉楠,张庆祝,吴娟,宋兴舜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6): 45-48.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6.009
摘要   PDF (3068KB)
表观遗传学是遗传学的分支科学,在生命科学中取得了众多突破性研究进展,植物表观遗传学也涌现出大量前沿科研成果。植物表观遗传学知识体系庞大,学科知识点不断更新,学科交叉特征鲜明,知识框架亟待建设,授课模式亟待探索。在以“三大融合”为基础的加快构建国家急需人才培养新机制下,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建立了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学科特点和教学需求,进行了植物表观遗传学专业课程的科教融合式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实践,为高阶前沿型课程的建立、高质量科研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索“微生物遗传学”高效课堂——“The F Plasmid”微课教案
吴卫辉,任欢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1, 11 (4): 6-7.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1.04.002
摘要   PDF (1341KB)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