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伤害医学(电子版)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入网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0, Vol. 9 Issue (1): 16-21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66.2020.01.004
  论著 本期目录
六年级学生童年期遭受虐待经历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状况的关联性研究
高蕴仪1,张亚倩2,陈素芬2,刘诺兰1,刘婷1,何琪翘1, 杨晖3,张岩2,单玲玲2,陶雨春2,张慧颖2*
1.哈尔滨医科大学2015级预防医学,哈尔滨 150081
2.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哈尔滨 150081
3.哈尔滨市阿城区康慧学校,哈尔滨 150300
 全文: PDF(4437 KB)  
摘要:目的 了解童年期遭受虐待的六年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现状,并进一步探讨童年期遭受虐待与PTSD的关系,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哈尔滨市某个区的四所学校的991名在校六年级学生进行童年期遭受虐待经历与PTSD的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的虐待、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的发生率分别为48.05%、3.80%、5.53%、7.48%、16.27%、37.96%。除情感虐待维度外,男生的遭受虐待总分及其他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女生(P<0.05)。PTSD阳性检出率为7.48%。PTSD平均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在不同的人口学特征 (性别、户籍、是否为独生子女) 上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童年期遭受过虐待的学生的PTSD平均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未遭受过虐待的(P<0.05)。相关分析显示PTSD平均得分及各维度得分与遭受虐待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情感虐待、躯体忽视是PTSD的危险因素 (OR情感虐待=1.303,P情感虐待<0.001;OR躯体忽视=1.120,P躯体忽视<0.05)。结论 哈尔滨市在校六年学生的童年期遭受虐待与PTSD状况不容忽视。男生虐待得分高于女生。遭受虐待的群体PTSD得分高于未遭受虐待的群体,同时虐待得分与PTSD呈正相关关系,情感虐待、躯体忽视是PTSD的危险因素。预防童年期遭受虐待对于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关键词 童年期虐待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    
出版日期: 2020-03-20
 引用本文:   
高蕴仪,张亚倩,陈素芬,刘诺兰,刘婷,何琪翘,杨晖,张岩,单玲玲,陶雨春,张慧颖. 六年级学生童年期遭受虐待经历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状况的关联性研究[J].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0, 9(1): 16-21.
 链接本文:  
https://academic.hep.com.cn/im/CN/Y2020/V9/I1/16
[1] 李欣宇, 杨亚明, 周义夕, 高刘伟, 费高强. 教育干预措施的沟通手段在青少年伤害预防中的作用[J]. Injury Medicine(Electronic Edition), 2019, 8(3): 36-43.
[2] 田 甜,林岳新. 新媒体背景下青少年媒介依赖关系透析[J]. Injury Medicine(Electronic Edition), 2017, 6(2): 57-62.
[3] 王 莉 ,唐 颖,胡瑞杰,李美莉,郝志红,王祝欣. 我国儿童青少年跌落伤死亡率系统评价[J]. Injury Medicine(Electronic Edition), 2016, 5(4): 4-9.
[4] 曾祥宇,马 赛,周少雄,陈 辉.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研究[J]. Injury Medicine(Electronic Edition), 2016, 5(4): 21-25.
[5] 石文惠, 杨敏, 罗杰斯, 刘瑶, 张莹, 郭建军, 张红艳, 殷召雪, 吴静. 儿童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伤的预防与应对措施[J]. Injury Medicine(Electronic Edition), 2016, 5(2): 42-46.
[6] 林巧绚, 吴为, 沈少君, 马文军, 聂少萍. 2013年广东省青少年故意伤害危险行为调查分析[J]. Injury Medicine(Electronic Edition), 2016, 5(1): 40-44.
[7] 李宪琪, 汪心婷. 济南市青少年自杀意念与家庭状况关系的研究[J]. Injury Medicine(Electronic Edition), 2016, 5(1): 36-39.
[8] 徐鸿冰,黄小琼. 妇女、青少年和疾病患者等三类人群的自杀与心理危机干预[J]. Injury Medicine(Electronic Edition), 2015, 4(3): 4-0.
[9] 张延婷,杨皓斌,周瑛瑛,黄国军,王乐三. 青少年暴力遭遇研究进展[J]. Injury Medicine(Electronic Edition), 2014, 3(4): 47-51.
[10] 陈思秇,吴为,聂少萍,许燕君,徐浩峰,罗圆,马文军. 广东省儿童青少年非致死性伤害流行特征分析[J]. Injury Medicine(Electronic Edition), 2014, 3(2): 9-12.
[11] 林岳新,魏传英. 新媒体信息异化与青少年价值观异常行为[J]. Injury Medicine(Electronic Edition), 2013, 2(2): 12-17.
[12] 陈辉.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J]. Injury Medicine(Electronic Edition), 2013, 2(1): 7-10.
[13] 熊黎黎,李丽萍. 青少年自伤行为的研究进展[J]. Injury Medicine(Electronic Edition), 2012, 1(4): 24-28.
[14] 林圳滨,肖清玉,罗立博,张琰,陈文芳,李丽萍,冀艳虎. 青少年自行车伤害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Injury Medicine(Electronic Edition), 2012, 1(4): 29-32.
[15] 王娟丽,周丽,李丽萍. 深圳市青少年自杀意念及其与校园暴力等影响因素的关系[J]. Injury Medicine(Electronic Edition), 2012, 1(3): 24-2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