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入网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优先出版

2018年, 第8卷 第4期 出版日期:2018-12-25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杏林絮话
国内辅助生殖技术的领路人——庄广伦
庄广伦述,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杂志编辑部整理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8, 8 (4): 1-2.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58.2018.04.001

摘要   PDF (1163KB)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热点论坛
宫颈癌手术,开腹还是腹腔镜?(上篇)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杂志编辑部整理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8, 8 (4): 3-5.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58.2018.04.002

摘要   PDF (1780KB)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著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子宫内膜在子宫腺肌病治疗疗效中的临床评价
苏园园, 刘君, 唐妍, 阳丽君, 黄瑾, 罗少玲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8, 8 (4): 6-10.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58.2018.04.003

摘要   PDF (2594KB)
目的 回顾性分析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探讨子宫内膜消融在HIFU治疗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JC200型HIFU肿瘤治疗系统治疗107例临床诊断明确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按治疗后复查MRI增强显示有没有消融子宫内膜分为单纯HIFU治疗病灶组(A组)和HIFU治疗同时进行子宫内膜消融组(B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及病灶影像学变化。结果 治疗107例患者,完成随访105例患者,其中A组36例,B组69例。病灶的吸收情况B组显著优于A组,在术后6月达到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经量的变化方面,术后3月时B组有60.9%的患者经量减少(P<0.05),而A组仅44.4%,术后6月及12月两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痛经缓解率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术后感染情况B组继发感染1例,发生率1.4%。进一步将子宫内膜消融组分为子宫内膜消融范围<50%和>50%两组,两组之间HIFU术后3月、6月、12月经量变化,病灶范围,痛经症状有无缓解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U是一种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无创、有效、可行手段。HIFU治疗同时进行子宫内膜消融更利于病灶的缩小,控制症状,且未增加术后感染概率,然而当子宫内膜消融面积>50%,其经量变化、病灶范围、痛经缓解率并没有显著优于子宫内膜消融面积<50%时,这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来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控制性促排卵过程中卵巢高反应的预测指标探讨
以善佳, 陈正勤, 滕若冰, 姚军, 何丽霞, 金昌博, 胡妍, 李曼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8, 8 (4): 11-16.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58.2018.04.004

摘要   PDF (2856KB)
目的 探讨非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体外受精控制性促排卵过程中预测卵巢高反应的临床指标。方法 对96例非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不孕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卵巢高反应组(43例)及卵巢正常反应组(5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黄体期长方案体外受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促性腺激素用量、控制性促排卵中的临床指标,探讨其与卵巢高反应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反应组相比,高反应组体重指数、促性腺激素起始量及促性腺激素总量明显降低,而基础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控制性促排卵第4日雌二醇、控制性促排卵第6日E2、控制性促排卵第7日E2、控制性促排卵第7日直径≥8mm卵泡个数、控制性促排卵第7日直径≥10mm卵泡个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E2、获卵数、受精数及正常受精数均明显升高;相关性分析发现,控制性促排卵第4日E2、控制性促排卵第6日E2、控制性促排卵第7日E2、控制性促排卵第7日直径≥8mm卵泡个数、控制性促排卵第7日直径≥10mm卵泡个数与人体绒膜促性腺激素日E2和获卵数呈正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示:控制性促排卵第4日E2、控制性促排卵第6日E2、控制性促排卵第7日E2、控制性促排卵第7日直径≥8mm卵泡个数、控制性促排卵第7日直径≥10mm卵泡个数与卵巢高反应均具有相关性,最佳临界点分别为:664.10pmol/L、3732pmol/L、7348pmol/L、14.5个和10.5个。结论 控制性促排卵过程中第4日E2、第6日E2、第7日E2、第7日直径≥8mm卵泡个数、第7日直径≥10mm卵泡个数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卵巢高反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女性盆腔脏器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构建
陈兰, 陈春林, 刘萍, 李彩霞, 王建平, 廖科丹, 唐连, 姜文轩, 陈金洋, 梁诗琪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8, 8 (4): 17-21.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58.2018.04.005

摘要   PDF (2526KB)
目的 探讨利用磁共振二维影像数据构建女性盆腔脏器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因疾病需要行盆腔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中随机挑选10例,获取其原始Dicom 3.0数据集并导入Mimics 19.0 软件,通过手动勾画盆腔各脏器轮廓线,再经三维计算和光滑处理即可完成三维模型重构。结果 成功构建女性盆腔脏器精细三维解剖模型,包括子宫、子宫内膜、阴道、双侧附件、膀胱、尿道、直肠等脏器组织,具有表面光滑、层次分明、形态逼真、多角度观察等特点。利用软件自带测量工具可快速测量各脏器的几何形态参数。结论 女性盆腔脏器数字化三维模型可作为手术模拟、规划、培训教学的载体,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例单角子宫病例的临床特点分析
武瑞花, 邓燕杰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8, 8 (4): 22-28.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58.2018.04.006

摘要   PDF (3561KB)
目的 探讨单角子宫的临床特征、诊断、处理、病理及其预后等特点。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7年4月大连市妇产医院收治的35例单角子宫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1.35例患者中,Ⅱa型1例(2.9%),Ⅱb型16例(45.7%),Ⅱc型18例(51.4%)。Ⅱa型患者,伴痛经,并进行性加重。Ⅱb型患者中,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痛经,Ⅱc型患者大部分无症状。单角子宫合并的残角子宫妊娠者7例(19.4%),均为Ⅱb型。2.患者术前二维超声、三维超声、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分别为23.3%、100%和 100%;超声联合子宫输卵管造影或宫腔镜检查,与术后诊断符合率达100%。3.非妊娠时确诊的14例患者中,其中9例行残角子宫和/或患侧输卵管切除术,同时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样囊肿切除者3例。妊娠时诊断的21例患者,行残角子宫和/或患侧输卵管切除术者9例。结论 其诊断首选超声检查,尤其是三维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与宫腔镜检查对于单角子宫的诊断及分型有一定价值,宫腔镜凭借其对于观察宫腔形态及两侧宫腔是否相通的直观性,更加具有优势;不同分型的单角子宫,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亦不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晶, 戚宇红, 徐新燕, 朱虹, 胡金菊, 沈谷群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8, 8 (4): 29-32.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58.2018.04.007

摘要   PDF (2216KB)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实施淋巴结(包括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后并发淋巴囊肿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并实施手术治疗(均含有淋巴结切除术)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对患者术后出现淋巴囊肿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1.术后淋巴囊肿发生情况:58例患者出现淋巴囊肿,发生率为59.18%,较现有文献报道稍高;2.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淋巴囊肿的发生率与术后24h平均引流量、引流方式、腹腔化疗以及血清白蛋白含量有关,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后三者为影响淋巴囊肿形成的独立因素。结论 术中开放后腹膜、经腹壁留置盆腔引流方式替代经阴道留置盆腔引流、减少术中腹腔化疗而改为静脉化疗、术后积极提高血清白蛋白含量可能减少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黄芪注射液预防子宫肌瘤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研究
王芬, 余景芳, 游爱平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8, 8 (4): 33-36.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58.2018.04.008

摘要   PDF (2230KB)
目的 探究黄芪注射液在预防子宫肌瘤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于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行开腹手术的34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后,对照组采用碘伏常规处理术后伤口,研究组加用黄芪注射液外敷伤口。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能影响切口脂肪液化的因素,包括年龄、体重指数及外敷药物。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不同浓度(0、25、50、100 mg/L)黄芪注射液处理细胞,检测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的mRNA表达。 结果 研究组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显著降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体重指数对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无显著影响,而黄芪使用则有显著影响(r=0.456,P=0.0156);黄芪注射液可显著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P<0.001)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 mRNA的表达(P<0.001)。结论 术后切口护理中加用黄芪注射液外用后可显著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可能与黄芪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的表达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子宫腺肌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陈继明, 刘俊玲, 施如霞, 高丽虹, 孙爱军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8, 8 (4): 37-43.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58.2018.04.009

摘要   PDF (4425KB)
子宫腺肌病是比较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是指子宫内膜的腺体及间质部分存在于子宫肌层,并且在激素影响下发生周期性出血,子宫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弥漫性病变或局限性病变。病灶内部可以出现含咖啡色液体的囊腔,如果囊腔直径大于5mm者称为囊性子宫腺肌病,虽然较少见,但其可发生于年轻妇女中,临床上常表现为明显的痛经,此类疾病有时需与残角子宫积血相鉴别。子宫腺肌病在临床上大多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孕,但其中35%的患者并无明显临床症状。近年来,随着对子宫腺肌病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又有了进一步认识。本文将结合相关文献,对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简要阐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像学评估
姜文轩, 刘萍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8, 8 (4): 44-47.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58.2018.04.010

摘要   PDF (2221KB)
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水平的快速提升,影像学技术也随着临床工作需求而发展。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技术了解盆底解剖结构及盆底疾病的发病机制是临床医生进行诊治的基础。本文对超声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技术评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妊娠合并抗磷脂综合征诊疗进展
陈恩荣, 吴玉萍, 汪丽萍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8, 8 (4): 48-53.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58.2018.04.011

摘要   PDF (3089KB)
抗磷脂综合征是以抗磷脂抗体介导的,以动静脉血栓形成、病理妊娠或血小板减少为临床表现特征的一系列综合征。近年来,妊娠合并抗磷脂综合征导致的不良母胎结局愈加引起重视。对妊娠合并抗磷脂综合征的患者及早诊断及治疗,可大幅减少不良母胎结局,本文对抗磷脂综合征在产科领域的诊疗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HE4联合超声评分对卵巢癌诊疗的意义
卢施静, 孟凡良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8, 8 (4): 54-58.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58.2018.04.012

摘要   PDF (3305KB)
卵巢癌是主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并称妇科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其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导致早期病变不易发现,而晚期病例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导致病死率极高,其致死率在妇科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一。约70%的患者首次就诊时已属晚期,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达70%,五年生存率低。因此,寻找有效的诊断及随诊工具对卵巢癌的早期预测、疗效评估、预后及复发判断等有重要意义。人附睾蛋白4是一种新型肿瘤标志物,其在辅助诊断卵巢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糖类抗原125,是现今临床应用中有重要诊断价值的卵巢肿瘤标志物之一。超声是卵巢癌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的重要且最常用的影像学手段。该文对人附睾蛋白4联合超声形态学评分在卵巢癌早期预测、治疗效果及预后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陆与台湾助产方向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差异概述
吴瑜瑜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8, 8 (4): 59-62.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58.2018.04.013

摘要   PDF (1726KB)
助产方向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是高等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助产方向护理科研、教育和管理人才的主要渠道。目前国内助产方向护理硕士研究生数量极少,但社会实际需求很大,护理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大陆的助产方向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台湾地区的相比较存在一定差异,本文试述两地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差异,分析护理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希望借鉴经验、优化课程、明确培养目标,进而推进助产方向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病例报道
腹膜后神经鞘瘤误诊为卵巢肿瘤1例
姚迎春, 田笛, 徐梦秋, 王琦, 韩丽英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8, 8 (4): 63-64.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58.2018.04.014

摘要   PDF (1036KB)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