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入网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优先出版

2023年, 第13卷 第1期 出版日期:2023-02-20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专题
以生物进化思想探究植物智慧——“花的前世今生”微课教案
韩利红,刘潮,郭丽红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3, 13 (1): 8-10.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3.01.003

摘要   PDF (1739KB)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教改纵横
文献导向下的微生物学融合式教学实践——以“病毒”章节为例
宁雪媛,杨云娟,赵三军,丁俊美,黄遵锡,许波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3, 13 (1): 11-16.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3.01.004

摘要   PDF (3697KB)
为加强微生物学“金课”的建设,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新近发表的科研文献引入课堂开展融合式教学,并应用于“病毒”章节。实践效果表明,教学改革能显著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及学习效率,拓宽学生知识面,在学生群体中获得了较高的评价。本文从多角度融合、教学案例以及教学设计特点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该教学模式,为微生物学“金课”建设、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合作学习提供有益经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思政教育理念融入高校“动物学”课程的教学探索
朱慧,金龙如,王海涛,任炳忠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3, 13 (1): 17-20.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3.01.005

摘要   PDF (3423KB)
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之一。“动物学”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中隐含多种思政教育元素,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能够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本文通过探讨理性思维与钻研的科学精神、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野生动物保护及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害动物与人类关系,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角度,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思政元素,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润物无声培养高思想政治素养的专业人才,全方位助推新时代大学生高素质发展,实现高质量育人目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校通识课“生命科学基础”中思政内容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赵东旭,张金凤,周连景,杨宇,申晓勇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3, 13 (1): 21-24.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3.01.006

摘要   PDF (2881KB)
开展课程思政既可以为课程教学补充新鲜素材和独特视角,也可以使授课教师增强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的担当意识。根据通识类课程“生命科学基础”内容,本文梳理了各章节相应的切入点并给出了三种引入课程思政内容的实践方法,即直接介绍、课堂讨论与课下思考相结合、诱导式或联想式,并对专业课内容引入课程思政内容的自觉性、教学学术、操作专业性及效果评价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命科学研究生“免疫与肿瘤”专题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周衍衡,回虹燕,赵瑞华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3, 13 (1): 25-28.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3.01.007

摘要   PDF (3314KB)
专题课程体系既能夯实专业基础,又能聚焦专业前沿,对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增强其科学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免疫与肿瘤”课程内容繁多且更新较快,前沿程度高。根据我校生物专业研究生知识背景特点,教师预先总结该课程现存主要问题,尝试建立基于前沿专题的课程内容,并从教学方法等多层面进行改革实践,以期在有限课时内高效完成“基础与前沿”知识的传授,拓展学生知识宽度,提升学生科研综合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践教学
创新多元化教学方法 提高生态学实验教学质量
张仁懿,袁建立,艾得协措,孟雪琴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3, 13 (1): 29-33.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3.01.008

摘要   PDF (20869KB)
生态学实验受教学资源、季节变化、地域限制、生态周期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实验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有效提高。本文以“基础生态学大实验”课程为例,开展多元化实验教学的实践,以期提高生态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多元化实验教学在课程中的实践,拓展了实验课程的覆盖范围,凸显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应用型、创新型以及专业型的生态学人才培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围绕微管结构动态性拓展本科生免疫荧光实验教学
辛广伟,张泉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3, 13 (1): 34-38.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3.01.009

摘要   PDF (16565KB)
细胞生物学实验是各高校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的主干基础课。本研究基于细胞周期领域的研究进展,围绕微管结构动态性,对细胞生物学的经典实验“免疫荧光观察微管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扩充和改进,把观察重点限定在细胞骨架形态变化最为剧烈的有丝分裂期。以HeLa细胞和果蝇受精卵为实验模型,从细胞和胚胎两个维度,通过多种影响微管结构动态性的小分子药物处理、微管解聚和重生等手段,使学生掌握显微镜成像、细胞同步化处理、免疫荧光分析等细胞生物学方法,理解纺锤体装配和染色体向子细胞中的分配等重要生物学现象的发生过程和调控机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型仪器应用于本科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高效液相色谱仪为例
赵玉红,李登文,周浩,石建党,李欣,王坚,邓飞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3, 13 (1): 39-42.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3.01.010

摘要   PDF (3308KB)
大型仪器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如何使本科教学大型仪器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依据仪器自身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生物技术专业的“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开放性实验项目”为例,探讨以开放探究性实验项目为载体的大型仪器实验教学模式。从项目实施的基础、实施过程、结题和答辩等方面介绍了该模式的全过程。实践表明,该模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熟练掌握大型仪器的使用,还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值得推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定量PCR进行哺乳动物基因表达检测的基因工程实验课程设计
娄慧玲,吴燕华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3, 13 (1): 43-47.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3.01.011

摘要   PDF (3678KB)
定量PCR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常用技术。本文将定量PCR引入到基因工程实验中,通过课题式的内容设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实践,帮助本科生在掌握定量PCR实验原理与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增强实验设计、技术操作、数据分析和科学作图的能力,进而提升科学研究素养。论文介绍了定量PCR应用于基因工程实验课程的教学设计思想、实践过程、教学效果与学生反馈,可为新时代生物学相关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案例与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融合生物信息技术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
白虹,程铭悦,王莎莎,白云,刘亚丰,宁康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3, 13 (1): 48-51.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3.01.012

摘要   PDF (7571KB)
微生物学实验是大多数高校生命科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基础实验课,是生命科学教学研究的基础之一。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生命科学领域进入以海量多元组学数据为特征的大数据时代,这势必要求高校教学内容根据学科特点结合时代特色进行适度改革。本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微生物组学所蕴含的丰富知识,构思了将传统微生物学实验和微生物组分析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框架,设计了校园土壤微生物组探究实验,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证实了其在本科生实验教学中的可行性。该实验不但有助于学生了解数据驱动进行知识发现的研究方式,尤其是针对微生物群落的研究方式,还可拓展学生基于全局整体思考的科研思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学研相长的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以生物信息学实验为例
吕爱平,张敬,刘艳,唐凯临,王海芸,冷晔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3, 13 (1): 52-56.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3.01.013

摘要   PDF (3779KB)
生物信息学实验是生物科学类专业的必修课,教学内容包括常用的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分析软件。针对数据库与软件种类繁多、更新换代快、全英文界面、信息量庞大等学习难点,课程将教学实践与学生的创新项目、综合大实验等有机结合,将各种生物信息学资源整合贯通,推动学生对科研项目的纵深探索,以研促学,以学导研,实现学生在学习、科研及个人综合能力的协同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资源之窗
外源荧光蛋白表达和荧光染色检测内质网形态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杨金娥,徐永铨,李莲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3, 13 (1): 57-60.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3.01.014

摘要   PDF (7161KB)
将带有内质网信号肽的DsRed蛋白表达载体(ER-DsRed)转入HeLa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到发出红色荧光的DsRed定位于内质网上,从而检测细胞内内质网的定位情况。同时,应用荧光染料ERTracker对HeLa细胞的内质网进行荧光染色,细胞内内质网可呈现红色荧光。通过不同的方法对内质网进行形态检测,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方法的优劣,以及在研究中如何应用。该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细胞转染、荧光染色及蛋白亚细胞结构定位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业微生物根瘤菌共生固氮过程虚拟现实(VR)仿真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李佳桐,马彬广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3, 13 (1): 61-65.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3.01.015

摘要   PDF (32120KB)
根瘤菌是一类重要的农业微生物,可以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并通过共生固氮为宿主植物提供氮素营养,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业微生物学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根瘤菌与宿主植物之间的共生过程及固氮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讲解,而传统的教学方法缺少动态性和直观性,不利于学生对微观分子机制的理解。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逼真的虚拟环境,而使用者借助头戴显示器和手柄设备,进入虚拟环境并与其中的事物发生互动,从而产生强烈的沉浸感和参与感。笔者通过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根瘤菌共生固氮过程,开发了仿真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提升了教学效果,也为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生物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探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