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被历史,古气候与环境考古———孔昭宸自选论文集History of Vegetation,Paleo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 in China-Selected Essays of Prof. Zhaochen Kong    作 者:《中国植被历史,古气候与环境考古——孔昭宸自选论文集》编写组   ISBN:89510-216  出版时间:2019-01-01
全书合计 123177 176
内封 1118 23
目录 1512 13
前辅文 1171 24
上篇 中国新生代植被历史及环境变化———方向和需求Part Ⅰ Cenozoic vegetation history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China——direction and requirement  
一、北京一亿年来植被与环境的时空变化  
1 北京一亿多年来植物群的发展和古气候的变迁 1970 1
2 北京地区距今30,000-10,000年的植物群发展和气候变迁 1546 2
3 北京地区10000 年以来的植物群发展和气候变化 1561 4
4 北京房山16 000-7 000 年以来的植被与环境变迁 1320 1
5 主成分分析对恢复过去植被和环境作用的再分析——— 以北京坟庄剖面为例 1544 1
6 烧失量数值波动对北京地区过去气候和环境的特征响应 1333 2
7 北京房山东甘池15000 年以来炭屑分析及对火发生可能性的探讨 1327 1
8 北京地区不同沉积环境对孢粉沉积影响的分析 1349 1
9 北京地区百花山、东灵山表土花粉的特征分析 1451 1
10 中华卷柏在恢复过去环境研究中的生态指示意义 1395 1
11 北京颐和园地区3000 年来的植被与环境初探 1652 2
12 颐和园昆明湖底沉积物的孢粉分析及对北京西山地区的植被发展及环境变迁的探讨 1612 1
13 依据孢粉分析讨论北京猿人生活时期及其前后自然环境的演变 1397 1
14 依据孢粉资料讨论周口店地区北京猿人生活时期及其前后自然环境的演变 1526 1
15 北京老山汉墓植物遗存及相关问题分析 1219 1
16 穿过时空隧道看北京——一亿多年来北京的植被和环境变化 1707 1
二、河南及东北平原新生代以来的植被与环境变化  
17 河南吴城晚始新世的植物化石及其在植物学、古气候学上的意义 1489 1
18 黑龙江省富拉尔基晚新生代孢粉分析及其意义 1423 1
19 吉林乾安晚第三纪以来的植被发展和气候变化 1370 1
20 哈尔滨地区第四纪孢粉分析及其在地质学和植物学上的意义 1573 1
21 三江平原末次冰期的植物化石和孢粉组合 1342 1
三、中国历史植被与气候变化的孢粉学和植物学研究  
22 中国东部晚更新世以来植被和气候的戏剧性变化 1678 1
23 中国晚冰期时的植物群 1379 1
24 中国更新世的云杉-冷杉植物群及其在第四纪研究上的意义 1634 1
25 对百山祖冷杉的现在、过去和未来趋势的初步探讨 1571 1
26 面对世界仅存的三株原生百山祖冷杉 1367 1
27 中国某些地区全新世高温期植被和气候的初步研究 1461 1
28 句容宝华山山龙眼化石植物群的发现及其在气候学和植物学上的意义 1531 1
29 逐步判别分析在恢复古气候中的应用 1245 1
30 河北卢龙饮马河流域全新世冲积物孢粉分析及对植被时空变化的初步探讨 1461 1
31 Vegetation Changes and Human Influences on Qian’an Basin Since the Middle Holocene 1400 1
32 鄂尔多斯东部4000 余年来的环境与人地关系的初步探讨 1448 1
33 中国西部全新世植物遗存及对历史植被和环境变化的初步探讨 1536 1
34 新疆地区的“中世纪温暖期”—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四厂湖古环境的再研究 1484 1
35 新疆表土中云杉花粉与植被的关系 1130 1
36 天山北坡晚全新世云杉林线变化和古环境特征 1419 1
中篇 青藏高原新生代以来植被与植物区系时空变化——追寻和认知Part Ⅱ Spatiotemporal change of vegetation and flora since the Cenozoic i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Pursue and cognition  
37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VEGETATION OF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DURING NEOGENE AND QUATERNARY PERIODS 1252 1
38 川西高原早第三纪植物群的发现及其在植物地理学上的意义 1563 1
39 滇东黔西第四纪古植物的发现及其对植物群和古气候的初步探讨 1438 1
40 四川理塘木拉组植物化石及古气候、古地理的探讨 1544 1
41 云南剑川秋木山地区全新世孢粉组合及对古植被、古气候的讨论 1640 1
42 珠穆朗玛峰地区第四纪古植物学的研究和喜马拉雅山的上升 1493 1
43 从昆仑山—唐古拉山晚第三纪、第四纪的孢粉组合讨论青藏高原的隆起 1481 1
44 青海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的孢粉组合及其在地理和植物学的意义 1605 1
45 达布逊湖CK1/81 钻孔孢粉组合及其在地理学和植物学上的意义 1316 1
46 青海湖QH85-14C 钻孔孢粉分析及其古气候古环境的初步探讨 1489 1
47 青海湖全新世植被演变及气候变迁———QH85-14C 孔孢粉数值分析 1419 1
48 青海湖盆地35 万年来的植被演化及环境变迁 1328 1
49 青海湖盆地0.35Ma 以来的气候变迁及其天文气候学依据 1419 1
50 可可西里晚第三纪以来的植被发展和植物区系演化 1507 1
51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来植被时空变化的初步探讨 1541 1
52 舌羊齿化石———耐人寻味的板块活动证据 1774 1
53 高山栎组化石———喜马拉雅山隆升的证据 1487 1
下篇 考古遗址中的植物遗存丰富了中国环境考古学的研究内容———感悟与思考Part Ⅲ Plant remains in archaeological sites enrich research contents of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 in China———understanding and thinking  
54 孢粉分析在考古学中应用的回顾与展望 1534 1
55 建新遗址生物遗存鉴定和孢粉分析 1201 1
56 内蒙古自治区几个考古地点的孢粉分析在古植被和古气候上的意义 1538 1
57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距今8 000-2 400 年间环境考古学的初步研究 1551 3
58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汉代烽燧遗址的环境考古学研究 1464 2
59 赤峰市8000 多年来某些文化期植物遗存研究的收获和思考 1294 1
60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孢粉分析 1298 1
61 宁夏海原菜园村遗址孢粉分析及其在环境考古学上的意义 1439 2
62 东灰山遗址孢粉分析报告 1483 1
63 曲贡遗址孢粉分析研究报告 1353 2
64 白莲洞遗址孢粉分析及对植被和自然环境的探讨 1575 1
65 南洞庭湖史前遗址环境考古学研究的收获和初步思考 1398 1
66 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八千年前水稻遗存的发现及其在环境考古学上的意义 1573 1
67 山东滕州市庄里西遗址植物遗存及其在环境考古学上的意义 1441 1
68 渑池班村新石器遗址植物遗存及其在人类环境学上的意义 1518 1
69 南交口遗址1997 年出土仰韶文化中期农作物遗存初步研究 1572 1
70 粟、黍籽粒的形态比较及其在考古鉴定中的意义 1486 3
71 大地湾遗址农业植物遗存与人类生存的环境探讨 1667 1
72 湖南澧县八十垱遗址植物遗存及其在环境考古学上的意义 1536 2
73 对万年前中国稻作农业产生环境背景的思考 1321 1
74 中国考古遗址植物遗存与原始农业 1450 1
75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湿地植物遗存与人类生态环境———兼论马家浜文化发展 1520 2
76 中国北方朴属(Celtis)植物遗存的发现与研究 1303 4
1246 9
孔昭宸研究员执笔及参与发表学术论著目录 1609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