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8.1 涡度相关通量观测的基本原理
- 8.1.1 涡度相关技术的发展过程
- 8.1.2 生态系统CO2通量的概念
- 8.1.3 通量观测的基本假设
- 8.1.4 物质守恒方程及影响CO2通量的各种效应
- 8.2 通量观测系统及其仪器配置
- 8.2.1 观测系统及其基本要求
- 8.2.2 大气要素观测系统
- 8.2.3 土壤要素观测系统
- 8.2.4 植物要素观测系统
- 8.2.5 观测场的选择与器材设置
- 8.3 湍流变化与涡度通量的测定及其关键设备
- 8.3.1 风速脉动测定
- 8.3.2 CO2和水汽浓度与脉动测定
- 8.3.3 CH4浓度与脉动测定
- 8.3.4 其他痕量气体浓度与脉动测定
- 8.3.5 温度脉动测定
- 8.3.6 湿度脉动测定
- 8.3.7 通量测定的开路与闭路系统
- 8.4 通量数据的采集、计算与校正
- 8.4.1 数据采集装置与方法
- 8.4.2 数据处理、结果计算和校正的一般流程
- 8.4.3 通量计算要求的采样频率与平均长度
- 8.4.4 数据趋势去除运算
- 8.4.5 坐标轴旋转
- 8.4.6 WPL校正
- 8.4.7 频率响应校正
- 8.5 通量数据质量的分析与评价
- 8.5.1 原始数据分析
- 8.5.2 大气湍流谱分析
- 8.5.3 湍流的稳态测试
- 8.5.4 大气湍流统计特性分析
- 8.5.5 湍流通量数据的总体评价
- 8.5.6 能量平衡闭合评价
- 8.6 闭路系统通量观测与数据处理
- 8.6.1 开路和闭路系统观测和数据处理过程的差异
- 8.6.2 闭路系统的WPL校正
- 8.6.3 频率衰减校正
- 8.6.4 延迟时间校正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