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医学(电子版)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入网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优先出版

2025年, 第14卷 第3期 出版日期:2025-09-25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论著
2023年重庆市南岸区动物致伤就医患者特征分析
刘宪峰,周渠诺,李敏,李高婷,杨洁,钟韵*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5, 14 (3): 1-7.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5.03.001

摘要   PDF (4271KB)
目的了解重庆市南岸区动物致伤事件发生的流行特征,为辖区开展动物致伤事件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被动监测的方法,收集2023年因动物致伤到辖区所有医疗机构就诊的首诊患者数据,使用 SPSS 25.0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23 年重庆市南岸区共报告动物致伤病例 4 439 例,男女比例为0.72∶1,15~29岁组报告病例数最多(32.37%),文化程度以大学及以上为主(28.32%)、职业主要是在校学生 (24.64%)。致伤动物主要为猫 (49.92%),其次是狗 (25.59%)。主要动物致伤发生场所为家中(62.43%),发生时以休闲活动为主 (73.15%),伤害部位主要累及上肢 (65.78%),严重程度多为轻度 (98.36%)。结论 重庆市南岸区应积极开展动物致伤的防控工作,将女性、15~29岁、在校学生和文化程度在大学及以上人群作为高危人群,猫、狗作为优先防控动物,家庭作为重点防控场所。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动物致伤事件的发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4—2022年青岛市市北区0~14岁儿童伤害监测数据分析
王康1,姜丽1,史展1,于坤2*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5, 14 (3): 8-17.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5.03.002

摘要   PDF (5610KB)
目的分析青岛市市北区2014—2022年0~14岁儿童伤害监测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儿童伤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全国伤害监测系统中2014—2022年青岛市市北区哨点医院因伤害就诊的0~14岁儿童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4—2022 年青岛市市北区共监测收集 0~14 岁儿童伤害病例27 789 例,男女童性别比 1.69∶1,0~3 岁组伤害发生比最高 (38.36%),12~14 岁组伤害发生比最低(13.34%)。全年伤害发生时间3、9月较高,时间段在9:00—12:00(16.95%)最高;伤害发生原因中,跌倒/坠落是导致伤害的最主要原因 (54.04%)。不同年份 (χ2 = 4 872.63,P < 0.001)、不同年龄 (χ2 =1 784.81,P < 0.001)、不同性别(χ2 = 107.91,P < 0.001) 儿童伤害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伤害发生时活动,首位是休闲活动 (67.87%),其次是体育活动和生命活动。伤害发生最多的地点在家中,占58.51%。伤害临床特征中,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锐器伤/咬伤/开放伤为主。在0~3岁儿童中,烧烫伤、异物伤发生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而骨折、扭伤/拉伤则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长。伤害部位方面,头部伤害在低龄儿童中百分比较高,随着年龄增长,头部伤害的百分比逐渐下降,下肢伤害的百分比逐渐上升。结论 青岛市市北区0~14岁儿童伤害发生以跌倒/坠落为主。应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儿童伤害发生的特点和流行情况的变化,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上海市社区就诊老年人视力与主要伤害的关联研究
李菲1,周德定1,喻彦1,徐乃婷1,高宁1,刘静红1,刘亚1,贺江南2,彭娟娟1*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5, 14 (3): 18-22.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5.03.003

摘要   PDF (3666KB)
目的了解老年人伤害发生特点,分析视力问题与老年人主要伤害的关联,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老年人伤害预防干预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本研究基于2017—2019年上海市老年人体检视力数据和社区伤害就诊病例数据,纳入60岁及以上人群16 407例,采用卡方检验及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道路交通伤害、跌倒/坠落、钝器伤、刀/锐器伤、烧烫伤与视力的关联。结果一般人口学特征:共纳入16 407例病例,男性 6 896 例 (42.03%),女性 9 511 例 (57.97%)。男女比例为 0.725∶1。年龄以 60~70 岁居多(53.89%)。本市户籍占比95.61%。受教育程度集中于初中及以下文凭 (89.36%)。职业以离退休人员为主(80.18%)。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以其他伤害为参照组时,相比较于正常视力,轻度视力受损人群发生钝器伤 (OR = 1.329,95% CI:1.065~1.659)、跌倒/坠落 (OR = 1.284,95% CI:1.046~1.578)风险更高;以其他伤害为参照组时,相比较于正常视力,中重度视力损伤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轻度视力损害老年人发生跌倒/坠落、钝器伤的风险更高,应着重加强老年人轻度视力损害的干预,减少伤害事件发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社区高龄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影响因素分析
陈培琪1,黄俊杰2,林晓庆1*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5, 14 (3): 23-31.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5.03.004

摘要   PDF (5897KB)
目的探讨社区高龄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识别关键风险特征,为精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纳入1 028名 ≥ 80岁的社区脑卒中老年人,采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跌倒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研究人群平均年龄为 90.41 ± 7.38 岁,男性占 48.25%。过去一年跌倒发生率为 31.42%。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经济困难程度较高 (OR = 1.288,95% CI:1.044~1.594)、既往 (OR = 1.636,95% CI:1.110~2.399) 或当前运动习惯 (OR = 1.994,95% CI:1.361~2.927)、牙齿疼痛 (OR = 2.499,95% CI:1.657~3.777)、焦虑状态 (OR = 1.669,95% CI:1.101~2.519)、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 得分较高 (OR = 1.039,95% CI:1.011~1.068) 的老年人过去一年更有可能发生跌倒。性别分层结果显示,在女性中,既往锻炼 (OR = 1.896,95% CI:1.114~3.203)、当前锻炼 (OR = 2.499,95% CI:1.502~4.162) 和下颌疼痛 (OR = 2.179,95% CI:1.126~4.204) 与跌倒发生有关,而认知功能较好与较低的跌倒可能性相关 (OR = 0.945,95% CI:0.908~0.982);在男性中,牙齿疼痛 (OR = 5.254,95% CI:2.898~9.767)和焦虑症状(OR = 2.149,95% CI:1.142~4.031)与跌倒发生相关。结论 社区高龄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发生率偏高,部分身体功能障碍与心理和社会因素显著相关。应聚焦多维风险识别,制定综合干预策略,以降低跌倒发生率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案例分析
某眼科医院消毒供应室26例锐器伤的暴露因素与防护措施分析
黄芳,林培敏,李德华,李美玲*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5, 14 (3): 32-37.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5.03.005

摘要   PDF (5162KB)
目的探讨眼科消毒供应室锐器伤职业暴露的发生特征与防护对策,为护理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24 年 12 月某眼科专科医院消毒供应室 26 名医务人员共 32 例锐器伤上报资料,描述性统计暴露人群特征、致伤锐器类型及发生环节,结合根本原因分析法 (Root Cause Analysis,RCA) 归纳危险因素,并总结已实施的防护改进措施。结果 锐器伤主要发生于辅助员及低年资人员(50.00%);暴露环节以器械回收 (46.88%) 和分拣 (43.75%) 为主;主要致伤锐器为穿刺刀 (40.63%) 和针头(31.25%)。RCA显示,锐器伤与人员素质不足、器械锋利度高、流程不规范及防护措施缺失等多因素相关。经实施器械摆放规范、禁止针头与冲水针头混放、推广一次性穿刺刀及加强培训后,针头相关暴露比例呈下降趋势。结论 眼科消毒供应室锐器伤具有高危人群集中、暴露环节突出及多因素叠加的特点。通过“规范操作+重点培训+强化监督”的综合防控策略,可降低锐器伤风险,为专科医院职业防护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中小学生校园欺凌发生相关因素及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项耀1,2,李家胜2,杨婕1,王艳1,李丽萍2*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5, 14 (3): 38-44.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5.03.006

摘要   PDF (6395KB)
中小学生校园欺凌问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教育和社会问题,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学业发展及社交能力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了中小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涵盖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层面。研究表明,个体的人格特质、家庭环境、学校氛围及社会文化等因素均与欺凌行为密切相关。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基于统计模型和机器学习的校园欺凌预测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包括深化影响因素研究、改进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加强实证研究及推广研究成果。旨在为预防和干预中小学生欺凌行为发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跨理论模型在伤害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进展
诸博文1,彭义祥1,2,李丽萍1,2*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5, 14 (3): 45-52.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5.03.007

摘要   PDF (6943KB)
随着健康行为干预越来越强调循证依据,跨理论模型(Trans-theoretical Model,TTM)作为一种强调行为阶段性变化与个性化干预的理论框架,日益受到公共卫生尤其是伤害预防领域的关注。TTM通过识别个体行为变化的不同阶段,并结合相匹配的干预策略,为制定更具针对性和动态化的健康促进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旨在系统梳理TTM的定义、理论框架,并概述其在国内外伤害预防与控制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且从不同伤害类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分析和评价,为后续针对不同伤害类型的干预研究多提供一种干预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原突发事件中伤员转运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李晓明,袁丹凤,周继红,刘星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5, 14 (3): 53-56.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5.03.008

摘要   PDF (3627KB)
高原地区因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在突发事件中的伤员转运面临诸多挑战,其转运效率直接影响伤害救治成功率。本文从气候环境、基础设施、运输资源、组织协调与人才储备等方面剖析了制约伤员转运的关键因素,并且结合伤害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提出了技术创新、保障体系优化、协同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等应对策略,为高原应急救援提供理论支撑,最后对伤员转运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简讯
贵州3~12岁儿童非故意伤害流行现状及其脆弱性因素的定性研究
汕头大学儿童非故意伤害预防研究团队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5, 14 (3): 57-58.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5.03.009

摘要   PDF (1024KB)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贵州3~12岁儿童非故意伤害防控干预需求的定性研究
汕头大学儿童非故意伤害预防研究团队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5, 14 (3): 59-60.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5.03.010

摘要   PDF (1102KB)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贵州本地社会组织儿童非故意伤害防控的能力与困难的定性研究
汕头大学儿童非故意伤害预防研究团队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5, 14 (3): 61-62.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5.03.011

摘要   PDF (987KB)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