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申请加入邮件组
English
高级检索
图表检索
首页
图书
期刊
首页
图书
期刊
学术培训
作者服务
订购指南
下载中心
音视频讲座
图片集
书刊相关资料
书刊目录
伤害医学(电子版)
ISSN 2095-1566
CN 11-9306/R
热点文章
|
下载排行
|
浏览排行
在线投稿
免费邮件推送
免费RSS订阅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入网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优先出版
2025年, 第14卷
第2期
pp:1-70 (2025-06-25)
第1期
pp:1-62 (2025-03-25)
2024年, 第13卷
第4期
pp:1-70 (2024-12-25)
第3期
pp:1-62 (2024-09-25)
第2期
pp:1-68 (2024-06-25)
第1期
pp:1-64 (2024-03-25)
2023年, 第12卷
第4期
pp:0-68 (2023-12-25)
第3期
pp:1-64 (2023-09-25)
第2期
pp:1-72 (2023-06-25)
第1期
pp:1-64 (2023-03-25)
2022年, 第11卷
第4期
pp:0-64 (2022-12-25)
第3期
pp:1-64 (2022-09-25)
第2期
pp:1-64 (2022-06-25)
第1期
pp:1-64 (2022-02-25)
2021年, 第10卷
第4期
pp:1-64 (2021-12-25)
第3期
pp:1-64 (2021-09-25)
第2期
pp:1-64 (2021-06-25)
第1期
pp:1-64 (2021-03-25)
2020年, 第9卷
第4期
pp:1-66 (2021-01-15)
第3期
pp:1-62 (2020-09-25)
第2期
pp:0-63 (2020-06-30)
第1期
pp:1-67 (2020-03-20)
2019年, 第8卷
第4期
pp:1-68 (2019-12-25)
第3期
pp:1-58 (2019-09-25)
第2期
pp:1-59 (2019-06-25)
第1期
pp:1-64 (2019-03-25)
2018年, 第7卷
第4期
pp:1-60 (2018-12-15)
第3期
pp:1-62 (2018-09-15)
第2期
pp:1-64 (2018-06-28)
第1期
pp:1-66 (2018-03-26)
2017年, 第6卷
第4期
pp:67-70 (2017-12-15)
第3期
pp:15-62 (2017-10-31)
第2期
pp:1-62 (2017-05-25)
第1期
pp:1-62 (2017-03-28)
2016年, 第5卷
第4期
pp:10-64 (2017-01-20)
第3期
pp:- (2016-10-10)
第2期
pp:- (2016-07-20)
第1期
pp:- (2016-04-04)
2015年, 第4卷
第4期
pp:- (2015-12-20)
第3期
pp:3-64 (2015-03-20)
第2期
pp:2-64 (2015-02-20)
第1期
pp:3-64 (2015-01-20)
2014年, 第3卷
第4期
pp:1-64 (2014-04-20)
第3期
pp:1-64 (2014-03-20)
第2期
pp:1-64 (2014-02-20)
第1期
pp:1-61 (2014-01-20)
2013年, 第2卷
第4期
pp:1-62 (2013-04-20)
第3期
pp:1-66 (2013-03-20)
第2期
pp:1-62 (2013-02-20)
第1期
pp:1-62 (2013-01-20)
2012年, 第1卷
第4期
pp:1-64 (2012-04-20)
第3期
pp:0-64 (2012-03-20)
第2期
pp:0-62 (2012-02-20)
第1期
pp:0-66 (2012-01-20)
2025年, 第14卷 第2期 出版日期:2025-06-25
选择:
合并摘要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显示/隐藏图片
论著
Select
中学生童年虐待经历与网络欺凌的关联: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
李秀娟1,谢琳琳1,林柔媚1,李丽萍1,2*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5, 14 (
2
): 1-7.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5.02.001
摘要
PDF
(5570KB)
目的
探讨中学生童年虐待经历与网络欺凌的关系及同伴关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预防网络欺凌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4年 3—4月,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网络欺凌受害、网络欺凌施害及童年创伤经历量表对广东省汕头市 8所中学的 2 119名 12~18岁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
χ
2
检验和
t
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中学生童年虐待经历、网络欺凌、同伴关系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Bootstrap检验同伴关系的中介效应。
结果
与无童年虐待经历的中学生相比,有童年虐待经历的中学生网络欺凌受害与施害的报告率显著更高(
χ
2
值分别为 71.15和 44.03,
P
值均 < 0.001);男生网络欺凌施害的报告率显著高于女生(
χ
2
= 10.39,
P
< 0.001)。
t
检验结果显示,高中生在网络欺凌施害、同伴关系及童年虐待经历的得分上均高于初中生 (
t
值分别为-2.998、-6.100和-3.893,
P
值均 < 0.01)。相关分析显示,童年虐待经历与网络欺凌受害及施害之间存在正相关(
r
值分别为 0.249和 0.170,
P
值均 < 0.01)。同伴关系在童年虐待经历与网络欺凌受害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 21.64%),但在童年虐待经历和网络欺凌施害间无中介效应。
结论
童年虐待经历对中学生网络欺凌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改善同伴关系可以减少童年虐待经历的负面影响,从而降低网络欺凌受害的风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寒潮对我国道路交通伤害死亡风险的病例交叉研究
冯浩怡1,2,余斯文1,2,周纯良3,孟瑞琳4,黄飚5,白国霞6,何冠豪1,2,胡建雄1,2,马文军1,2,董晓梅1,刘涛 1,2*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5, 14 (
2
): 8-15.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5.02.002
摘要
PDF
(6370KB)
目的
了解寒潮与我国3省和1自治区的道路交通伤害死亡风险的关系,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 2013—2018年冷季 (11月至次年2月) 广东省、湖南省、吉林省和西藏自治区的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数据,整合同时期的气象数据和空气污染数据,采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方法构建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模型分析了寒潮对道路交通伤害死亡风险的单日滞后效应(用相对危险度
RR
表示)和累积滞后效应(用累积相对危险度
RR
cum
表示),并计算归因分值 (
AF
) 评估寒潮造成的道路交通伤害死亡负担,并按照性别、年龄、伤害类别、地理分区及有无日降水进一步实施分层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人数 35 776例。与非寒潮日相比,寒潮可增加道路交通伤害死亡风险 (
RR
cum
= 1.10,95%
CI
:1.01~1.19),造成的死亡负担为 8.74% (95%
CI
:1.26%~15.67%)。分层结果表明,45~64 岁人群在寒潮期间发生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的累积风险为 1.19(95%
CI
: 1.04~1.35),
AF
为 15.62%(95%
CI
:4.21%~25.67%);引起的非机动车事故风险较高 (
RR
cum
= 1.12,95%
CI
:1.02~1.22),
AF
为 10.34%(95%
CI
:2.24%~17.76%);降水可增加道路交通伤害死亡风险 (
RR
cum
= 1.12,95%
CI
:1.01~1.24),其
AF
为 10.49% (95%
CI
:1.05%~19.04%)。
结论
寒潮可增加人群道路交通伤害死亡风险,其中在有降水的天气中影响较大,中老年群体因道路交通伤害致死和非机动车事故受寒潮影响较为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中国老年人多病共存不同模式与跌倒风险的关联性分析
祝敏瑜,王翔宇*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5, 14 (
2
): 16-23.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5.02.003
摘要
PDF
(5305KB)
目的
探讨中国老年人群多病共存及其不同模式与跌倒风险的纵向关联。
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 2015—2020年数据,纳入 7 072名60 岁及以上老年人。采用潜在类别分析 (latent class analysis,LCA)识别多病共存模式,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模式与跌倒风险的关联。
结果
7 072名老年人的平均年龄为 67.60 ± 6.35岁,其中女性占比52.06%。5年随访期间共2 432人(34.39%)发生跌倒。LCA识别出4种多病共存模式:(1) 心脏代谢模式 (34.71%,以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心脏病为主);(2) 消化性关节炎模式 (29.93%,以消化系统疾病和关节炎为主);(3)呼吸性模式(23.54%,以慢性肺病为主);(4)高血压-关节炎模式(11.82%)。调 整人口学、生活方式等混杂因素后,多病共存者跌倒风险显著升高 (
OR
= 1.32,95%
CI
:1.16~1.50),且每增加1种慢性病,风险增加 16%(
OR
= 1.16,95%
CI
:1.11~1.20)。不同多病模式中,呼吸性模式的跌倒风险最高 (
OR
= 1.38,95%
CI
:1.15~1.66),其次为消化性关节炎模式 (
OR
= 1.34,95%
CI
:1.14~1.57)、高血压-关节炎模式(
OR
= 1.32,95%
CI
:1.07~1.63)和心脏代谢模式(
OR
= 1.24,95%
CI
:1.05~1.47)(均
P
< 0.05)。
结论
中国老年人群多病共存模式存在显著异质性,且不同模式与老年人跌倒均显著相关。呼吸系统疾病主导的多病共存者的跌倒风险尤为突出,提示临床需优先关注此类人群的跌倒预防干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有跌倒史老年人跌倒效能的评估与影响因素
姚玉华1*,凌利民1,万晶晶1,喻彦2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5, 14 (
2
): 24-32.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5.02.004
摘要
PDF
(5155KB)
目的
评估有跌倒史老年人的跌倒效能,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的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在每个社区随机抽取两个居民委员会,通过公开招募的形式选择符合条件的老年人。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以及 Berg平衡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与测试,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有跌倒史老年人的跌倒效能因素。
结果
有跌倒史老年人跌倒效能 51.97 ± 10.56。其中均值最高的条目为“穿脱衣服”(3.61)、其次是“准备简单的饭菜”(3.58)、再次“接听电话”(3.54) 及“拜访亲友”(3.54)。均值最低的条目为“在滑的路面上行走”(2.54),其次是“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走”(2.61),再次为“上下斜坡”(2.66)。多元线性回归显示,近半年有习惯性运动 (
β
= 3.462,
P
= 0.005)、能完成单腿站立 (
β
= 3.813,
P
= 0.006) 能提升跌倒效能;近三个月使用催眠药 (
β
= -11.118,
P
< 0.001) 以及跌倒后发生骨折(
β
= -7.757,
P
< 0.001)、“起立-行走”计时延长 (
β
= -1.801,
P
< 0.001) 均降低跌倒效能 (
P
<0.05)。
结论
有跌倒史的老年人跌倒效能较低,且与习惯性运动、平衡能力、使用催眠药以及跌倒后发生骨折相关,今后开展社区老年跌倒干预工作需关注这些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Select
2014—2024年儿童溺水干预研究进展
李东禾#,袁洋#,李黎,胡国清*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5, 14 (
2
): 33-37.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5.02.005
摘要
PDF
(4044KB)
研究系统回顾 2014—2024年发表的儿童溺水干预研究文献特点,为优化多部门协作的儿童溺水防 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系统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 2014—2024年间发表的 儿童溺水干预研究文献,提取并分析干预方法、研究对象、干预现场和结局指标等数据。本研究共纳入 15 项儿童溺水干预研究。其中,现有干预措施以单一策略为主(80.00%),且健康教育占比最高(53.33%),其 次为游泳及水上安全技能教学 (20.00%) 和物理隔离 (6.67%);综合干预仅占 20.00%。结局指标大多包含 知识态度类变量(66.67%),而行为改变(26.67%)、健康结局(26.67%)、技能习得(20.00%)及环境改变 (6.67%)占比较低。近十年发表的儿童溺水干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健康教育策略,结局指标偏重知识态度层 面,干预措施多样性不足,且缺乏以溺水发生率和死亡率为结局指标的高质量试验证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零自杀模式的发展、应用及挑战
马玉斌,贾存显*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5, 14 (
2
): 38-44.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5.02.006
摘要
PDF
(5801KB)
自杀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重大影响。零自杀以消除自杀为终极目标,通过七个核心要素,多维度协同调整传统预防体系。目前,零自杀模式已被全球多个医疗机构接受,涵盖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急诊室及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等多级诊疗体系。大量证据表明,采用零自杀模式可降低反复自残行为的发生率和自杀死亡率。然而,零自杀模式也存在一些局限:第一,大多数实证证据源自观察性研究,存在选择偏倚及混杂变量干扰;第二,跨文化效度验证多局限于高收入国家;第三,伦理识别困境、资源分配限制和跨文化适应性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有关文献的梳理,综合全球实施零自杀模式的经验和评估结果,旨在为其应用和可扩展性提供建议。本文提出了三条在循证实践中可以优化零自杀模式实施效益的策略:(1)建立成本效益比最优的实施方案;(2)构建不同文化情境下的干预效能;(3)将健康公平性指标纳入实施效果评价体系。这些建议可有助于零自杀模式的全球推广及精准化实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食品网约配送员道路交通伤害与工作压力关联性的研究进展
宋子翊1,2,李丽萍1,2*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5, 14 (
2
): 45-51.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5.02.007
摘要
PDF
(6042KB)
食品网约配送员作为依托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的新兴职业,因工作性质特殊而成为道路交通伤害的高危群体。本文系统梳理了该职业工作压力与道路交通伤害的关联性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国内外食品网约配送员的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显著偏高,其风险受到内外多重因素影响。配送员的工作压力因加剧分心驾驶和冒险行为,直接或间接提升伤害风险,其来源涵盖平台规则 (如超时惩罚、差评机制)、高强度工作负荷及不稳定的劳动关系。相较于一般电动自行车骑手,食品网约配送员因职业化需求表现出更高频率的危险行为。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优化平台算法,并倡导跨学科研究以深化对隐性压力源的探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中医体质辨证及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
马佳琪1,林欣悦2,朱名扬3,吴欧1,4*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5, 14 (
2
): 52-60.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5.02.008
摘要
PDF
(7720KB)
青少年心理问题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事件,其中非自杀性自伤 (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在青春期尤为突出,也是未来发生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医认为引起青少年 NSSI的心理问题与中医体质密切相关,目前对于 NSSI的治疗普遍采用西医方法,在中医方面的综合性研究较少,而中医有心身同治、重视情志、整体辨证等优势。本文从中医理论出发,梳理并分析了青少年 NSSI的成因,归纳总结了中医辨证论治在干预青少年 NSSI方面的研究进展。目前干预青少年 NSSI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推拿、针灸、替代治疗、五行音乐、芳香疗法等,旨在通过调理脏腑功能与替代舒缓治疗,以减轻焦虑、抑郁等症状,减少自伤行为的发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案例分析
Select
人咬伤并发指骨骨髓炎案例的法医临床学分析与预防启示
唐清华1,王卫群1,王胜峰1,张旭生1,吴仁飞1,肖毅霖2*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5, 14 (
2
): 61-68.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5.02.009
摘要
PDF
(7158KB)
人咬伤因口腔微生物群落复杂而具有较高感染风险,可引发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通过对三例人咬伤后并发指骨骨髓炎的案例分析显示,在这类病例中啮蚀艾肯菌、微小小单胞菌和咽峡炎链球菌等为常见致病菌。通过对案例法医临床鉴定过程的回顾,明确了人咬伤相关指骨骨髓炎的关键鉴定要素,鉴定时需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全面分析损伤原因、机制及并发症发展过程。预防措施包括即刻彻底清创、避免一期缝合、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及严密随访,案例分析结果可为临床医师与法医提供实践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译
Select
中国人口结构剧变下伤害预防的新动力
陈若熙1,余叔贤2,杨朝静3摘译;李丽萍4*,叶万宝2*审校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5, 14 (
2
): 69-70.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5.02.010
摘要
PDF
(1411KB)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篇文章
期刊介绍
»
办刊宗旨
»
征稿范围
»
栏目设置
»
编委会
»
数据库收录
»
联系我们
相关资源
更多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
»
投稿方式和要求
»
模板下载
审稿中心
»
审稿指南
»
在线审稿
»
推荐审稿人
»
致谢
编辑部公告
更多
»
撤稿声明
2019-09-05
»
热烈庆祝《伤害医学(电子版)》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
2017-07-01
»
热烈庆祝《伤害医学(电子版)》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
2017-07-01
»
《伤害医学(电子版)》杂志声明
2017-03-15
»
热烈庆祝《伤害医学(电子版)》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2016-12-01
»
编辑部公告
201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