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医学(电子版)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入网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优先出版

2024年, 第13卷 第4期 出版日期:2024-12-25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论著
中国流动农民工职业伤害影响因素分析
李天成1,孟繁邨2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4, 13 (4): 1-9.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4.04.001

摘要   PDF (5782KB)
目的 分析中国流动农民工不同职业群体发生职业伤害的影响因素,为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8 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hina Labor-force Dynamics Survey,CLDS),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χ2检验、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流动农民工发生职业伤害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经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纳入4 639 名流动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男女流动农民工职业伤害发生率分别为:76.73%(2 094/2 729) 和77.49%(1 480/1 910)。二分类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影响因素包括:从事采掘、制造业及地质水利相关工作(OR=7.126,95% CI:2.545~19.953)、从事批零餐饮业(OR=5.427,95% CI:1.125~26.175)、超时工作(OR=2.186,95% CI:1.069~4.471)、降低工作强度(OR=0.285,95% CI:0.255~0.319)。结论 中国流动农民工群体发生职业伤害与其所从事的职业类型存在显著相关性。鉴于此,相关部门需依据各类职业特有的风险因素进行精准施策,制定差异化的干预策略与预防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深圳市南山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慧敏,宁雪,李泽辉,冯权康,夏瑞瑞,刘慧琼,范北方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4, 13 (4): 10-16.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4.04.002

摘要   PDF (4660KB)
目的分析深圳市南山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质量和预防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24年5月深圳市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信息管理系统中南山区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资料,采用χ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行为发生的有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患者3 614 例,发生危险行为患者299 例,危险行为发生率为8.27%。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771,95% CI:1.351~2.321)、弱监护(OR=1.793,95% CI:1.107~2.904)、不规律服药(OR=2.100,95% CI:1.174~3.766)、既往住院次数(OR1 次=18.479,95% CI:11.635~29.350;OR2 次=20.390,95% CI:12.014~34.608;OR3 次及以上=48.896,95% CI:30.215~79.126) 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南山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较高,男性、弱监护、不规律服药和既往多次住院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风险较高,应对其进行密切关注和加强管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伤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吴丽娟,郭旭君,黄垚,刘瑶瑶,白俊博,刘盛元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4, 13 (4): 17-24.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4.04.003

摘要   PDF (5099KB)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损伤的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抗结核药物诱导的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B-DILI) 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 年1月—2023年12月在深圳市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门诊登记治疗的结核病患者,统计肝损伤的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肝损伤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信息、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并进行比较,对肝损伤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1 064 例患者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发生肝损伤的比例26.97%,其中,ATB-DILI 的发生率是10.71%;76.31%的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前2 个月内发生肝损伤;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ALT基线水平与肝损伤的发生存在相关性(OR=1.654,95% CI=1.131~2.419,P<0.05;OR=1.073,95% CI=1.061~1.084,P<0.01)。结论 糖尿病、ALT基线水平可能是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合理控制血糖、密切监测ALT基线变化有助于减少肝损伤的发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4—2023年广州市天河区户籍居民伤害死亡特征分析
王雅慧,王燕,郑达治,龙旗华,肖苑云,蔡文锋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4, 13 (4): 25-30.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4.04.004

摘要   PDF (3545KB)
目的分析广州市天河区户籍居民伤害死亡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干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SS 26.0分析广州市天河区2014—2023 年伤害死亡数据,计算按性别、年龄及伤害类型划分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并用Joinpoint 回归模型分析伤害死亡变化趋势。结果2023 年天河区户籍居民伤害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2.44/10万和18.30/10万。居民伤害死亡前3位顺位为跌倒、自杀以及道路交通事故。2014—2023 年伤害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t=-2.42,P=0.042)。中毒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t=-3.80,P=0.005),自杀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t=2.65,P=0.029)。年龄别伤害死因中,0岁组前3位为道路交通事故、溺水和他杀;1~4 岁组为溺水、道路交通事故和他杀;5~14 岁组为自杀、跌倒和道路交通事故;15~44 岁组为自杀、道路交通事故和跌倒;45~64 岁组主要为自杀、跌倒和道路交通事故;65 岁及以上组为跌倒、自杀和道路交通事故。结论 根据2014—2023 年广州市天河区居民伤害死亡情况,天河区开展伤害防控需重点关注跌倒、自杀和道路交通事故等事件,并根据不同性别、年龄、伤害类型制定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伤害死亡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房蛤毒素暴露对F1代小鼠肝损伤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陈妹1,2,黄海燕2,任晓虎2,陈效2,刘云岗1,刘建军2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4, 13 (4): 31-38.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4.04.005

摘要   PDF (6086KB)
目的探讨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TX) 暴露对F1代小鼠肝损伤及脂质代谢的影响,为长期STX暴露引起肝毒性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60只雌性和30只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雌鼠和雄鼠按照2∶1的比例进行合笼,将孕鼠随机分配至对照组以及0.02 μg/kg、0.20 μg/kg、2.00 μg/kg 组,经自由饮水方式暴露,每4天更换一次染毒液。待F1代小鼠离乳后将其数量调整为每组8只(雌雄各半),继续经自由饮水染毒。F1 代小鼠从孕哺期及发育期持续STX暴露180天后处死,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及脂质组学分析。结果长期STX暴露F1代小鼠肝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3个剂量染毒组皆出现肝细胞空泡变性,实质内淋巴细胞浸润和出血等组织病理学异常,与对照组相比,2.00 μg/kg 组肝炎性细胞浸润增多(P=0.009)。脂质组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02 μg/kg、0.20 μg/kg、2.00 μg/kg 组甘油二酯(diglyceride,DG)、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 类脂质水平均呈下调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46,P=0.015)。结论 长期STX暴露可引起F1代小鼠肝组织DG、PC类脂质水平的下调,从而诱导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氧化应激反应或炎性细胞浸润增加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孕期炭黑纳米颗粒暴露对F1代小鼠神经损伤影响的研究
刘亚男,梁丹,张瑛,梁旭,陶涛,李佳璟,赵飞宇,孙易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4, 13 (4): 39-46.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4.04.006

摘要   PDF (8639KB)
目的旨在探讨孕期暴露于炭黑纳米颗粒(carbon black nanoparticles,CBNPs)对F1代小鼠神经系统的潜在影响,尤其是对F1代小鼠的神经损伤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健康昆明(kunming,KM)种雌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低剂量组(2.5 mg/kg)、中剂量组(10 mg/kg) 和高剂量组(40 mg/kg)。从妊娠第2天(gestational day 2,GD2)起,对孕鼠进行气管滴注染毒(50 μL/只),每隔一天一次,直至GD20。在F1代小鼠出生后第21天(birth day 21,BD21),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脏器指数计算及HE染色观察肺组织和海马区病理变化,同时检测外周血线粒体DNA(mtDNA) 拷贝数和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F1代小鼠在BD2 和BD20 的体重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761,P<0.05)。高剂量组F1代小鼠的肺(F=5.237,P=0.002)和脑(F=5.033,P=0.003)脏器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HE染色显示高剂量组肺组织结构紊乱、炎症细胞浸润显著,以及海马区锥体细胞排列松散、形态异常。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高剂量组小鼠的平均游泳速度显著增加(F=5.113,P=0.003),但平台潜伏期及游泳总路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此外,CBNPs的宫内暴露引起F1 代小鼠血浆SOD活性显著降低,外周血mtDNA拷贝数呈下降趋势,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68,P=0.579)。结论 孕期CBNPs暴露可能通过引起认知功能受损和抗氧化能力降低对下一代健康构成长期风险,提示其潜在的环境危害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病例分析
双侧椎弓根入路低温生理盐水椎体灌洗抽吸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郑圣安,郑丰裕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4, 13 (4): 47-53.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4.04.007

摘要   PDF (6267KB)
目的观察双侧椎弓根入路低温生理盐水椎体灌洗抽吸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10月至2022年08月间因OVCF入院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102例(143个椎体)患者,男27例,女75例;年龄61~92 岁,平均年龄(77.58±7.82)岁。根据术中不同操作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非生理盐水椎体灌洗抽吸经皮椎体成形组;实验组: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低温生理盐水椎体灌洗抽吸组。对照组40例(59椎);实验组62例(84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伤椎分布、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 T值、术前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手术时间、椎体压缩程度、骨水泥渗漏相关危险因素、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分布-I型比例、骨水泥渗漏率和血管相关渗漏率等指标。结果10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2~26个月,平均(14.12±6.46)个月。两组年龄、性别、病程、BMD T值、手术时间、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ALL>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实验组骨水泥分布-I型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骨水泥渗漏总发生率21.7%,对照组28.6%(24个椎体),实验组11.9%(7个椎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相关渗漏总发生率14.7%,对照组21.4%(18 个椎体),实验组5.1%(3 个椎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椎弓根入路低温生理盐水椎体灌洗抽吸术应用于PVP治疗OVCF患者,有利骨水泥弥散,可明显降低骨水泥渗漏,尤其是血管相关渗漏风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儿童虐待经历与校园欺凌受害关系的Meta分析
谢琳琳1,文盼1,2,林柔媚1,李丽萍1,2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4, 13 (4): 54-62.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4.04.008

摘要   PDF (6906KB)
目的校园欺凌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儿童虐待(child maltreatment,CM) 与校园欺凌受害之间存在正向相关,但研究结论因多种因素而异。本研究旨在通过Meta分析综合评估童年虐待对青少年校园欺凌受害的影响,并探讨不同虐待类型与欺凌受害的关系,为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筛选符合标准的CM与校园欺凌相关性的研究。采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 推荐的质量评级体系评估文献质量,运用CMA 3.3 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估异质性,检测发表偏倚,并进行元回归与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遭受CM的青少年传统欺凌受害风险增加1.35倍(OR=1.35,95% CI:1.22~1.49),网络欺凌受害风险增加1.74倍(OR=1.74,95% CI:1.43~2.12)。身体虐待和情感虐待对传统欺凌的影响更大,性虐待对网络欺凌的影响更为显著。亚组分析显示,年龄对CM与欺凌受害关联的效应值存在影响。结论 CM与校园欺凌受害之间存在显著关联,不同CM类型对欺凌的影响各异。研究强调应综合考虑不同CM类型、不同研究对象等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和措施以防止青少年校园欺凌的发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继续教育
爆炸伤损伤机制与救治原则
周继红*,吴鹏飞,袁丹凤,刘星,杨傲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4, 13 (4): 63-67.  
https://doi.org/10.3868 / j.issn.2095-1566.2024.04.009

摘要   PDF (4055KB)
爆炸伤是平战时的重要伤类,常伴着战争、冲突、意外爆炸事故而大批量产生。相对于传统的枪弹伤和创伤,爆炸伤更为特殊和复杂,防治更为困难。爆炸伤的损伤程度重、范围广、伤情空间分布上具有方向性,其致伤机制复杂,常同时合并多种损伤机制存在,如冲击伤、破片伤、撞击伤、烧伤、挤压伤等等。临床上爆炸伤多表现为复杂的复合伤、多部位多器官损伤,伴有复杂多变的病理生理过程,导致诊治极为困难。爆炸伤的发生具有群发特性,其批量伤员的高效科学救治需要有高效的卫勤组织指挥、卫勤保障支持。厘清爆炸伤主要损伤机制,抓住救治中关键环节,有助于我们进行高效、精准救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总目次
10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