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人跌倒监测结果分析
周德定,高宁,李延红,喻彦,苏慧佳,彭娟娟
伤害医学. 2015, 4 (2): 4-0.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66.2015.02.002
目的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跌倒就诊老年病例的特征, 探讨干预对策。方法 数据来源于上海市2013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监测数据, 对其中老年人跌倒病例信息进行特征分析。结果 全年共采集老年人跌倒病例21 653例。跌倒是其第一位的伤害原因, 占到该人群所有伤害的62.0%。老年人跌倒病例中, 女性病例数是男性的1.9倍;在跌倒骨折病例中, 女性病例数是男性的2.7倍。一年中7月份发生数较其他月份要高(Z=37.14,P<0 05) 上午8 10时的发生数较其他时段要高( =7 044.35,P<0 05) 最常见场所是家中(占66.7%), 发生时最常见活动是休闲活动(占54.2%)。结论 重视老年人跌倒防治工作, 尤其是要重视老年女性的跌倒防治工作。家居环境评估、跌倒预测等将是社区卫生人员开展老年人跌倒干预的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
上海市闸北区2010—2014年居民伤害死亡分析
万秋萍,权力,张国慧,徐敏钢
伤害医学. 2015, 4 (2): 5-0.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66.2015.02.003
目的 了解近5年上海市闸北区伤害死亡变化趋势和特点, 为进一步开展伤害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 对2010—2014年居民伤害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5年间, 伤害死亡率呈波动趋势, 从2010年的32.38/10万下降到2013年的27.71/10万, 2014年回升至33.71/10万。标化死亡率从2010年的16.86/10万下降到2013年的11.35/10万, 2014年又回升至13.35/10万。男性标化伤害死亡率是女性的1.53倍。65岁以上老年人是伤害死亡的主要人群, 占61.24%, 而意外跌落又是老年人首位伤害死亡原因(死亡率为65.58/10万), 而交通事故是65岁以下人群的首位伤害死亡原因(死亡率为5.03/10万)。 结论 伤害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今后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干预工作, 加强对意外跌落和交通事故防范的宣教和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
社区老年女性伤害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周鹏,姜玉,胡越,周方家,张磊,夏庆华
伤害医学. 2015, 4 (2): 5-0.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66.2015.02.004
目的 了解上海市长宁区社区老年女性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为今后制订并实施针对性地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自编问卷,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长宁区3个社区9 000户家庭60岁及以上女性3 408人, 分析其过去一年的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长宁区社区老年女性伤害发生率为30.3%(1 031人), 跌倒仍在各种伤害类型中位居首位, 发生率为13.2%(450人)。婚姻、人均月收入和住宅类型等家庭因素对老年女性伤害发生有影响。大多数伤害发生在白天, 伤害发生时调查对象多在家中做家务, 伤害主要累及肩部和四肢部位, 绝大多数伤害较轻微且未带来功能性障碍。结论 应持续在长宁区通过多途径推广老年人防跌倒, 并借鉴其成功实践经验对威胁老年女性健康的其他主要伤害类型, 开展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以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
上海市长宁区儿童跌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姜玉,周鹏,胡越,李玉华,夏庆华
伤害医学. 2015, 4 (2): 4-0.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66.2015.02.005
目的 了解上海市长宁区儿童跌倒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 为开展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居住在上海市长宁区的0~18岁儿童1 681人, 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过去一年的跌倒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0~18岁儿童跌倒发生率为6.5%(110例), 占儿童全部伤害的82.7%。跌倒率性别间无差异(χ2=0.347 P>0.05) 有随年龄增高而下降的趋势(χ2=25.994,P=0.000)。不同年龄段跌倒发生地点、受伤时活动、受伤部位和性质均有显著差异。所有病例均为轻伤, 治疗后完全康复。仅14.6%需要紧急处理或治疗, 平均治疗费用(31.7±19.7)元。结论 在不同儿童群体中开展跌倒防治, 应根据流行病学特征不同而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
四川省城乡居民医院监测跌倒情况分析
袁红,易光辉
伤害医学. 2015, 4 (2): 4-0.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66.2015.02.006
目的 通过对四川省城市和农村跌倒情况进行观察、数据收集和对比分析, 了解当地跌倒发生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6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到监测医院就诊且被诊断为跌倒的首诊患者作为监测对象进行调查, 分析跌倒发生的分布和规律。结果 城市与农村跌倒发生的第一高峰时段不同, 农村为10—11时, 城市为20—21时。无论城市还是农村, 跌倒发生在家中的比例较高(29.43%~43.22%)。跌倒在各年龄段均有发生, 男性多于女性, 性别比为1.67∶1。跌倒伤害部位主要为头部、下肢和上肢。跌倒伤害以轻、中度较多。结论 城市与农村跌倒发生的高峰时段不同, 不论城市还是农村, 跌倒常伤害人的头部, 家中是预防跌倒最重要的场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
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现况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
姚玉华,姚文,杨梅杰,陈道湧,许艳丹
伤害医学. 2015, 4 (2): 4-0.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66.2015.02.007
目的 了解社区内老年人的跌倒情况及危险因素, 为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社区1 262位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 调查内容有一般情况、健康状况、对跌倒的认知、过去一年跌倒的发生情况以及预防跌倒的情况。结果 跌倒发生率为26.31%, 女性高于男性;跌倒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跌伤的发生率为14.42%, 女性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跌倒的地点以家中为主。多因素分析显示独居、文化程度低、需要使用拐杖、认为跌倒的不可预防是该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结论 该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比较高, 后果严重, 需要重点干预高危人群、重点关注居家环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
石家庄市社区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工具的评价
高从,马新颜,段蕾蕾,耳玉亮,朱俊卿,白会峰,栗华,张青剑
伤害医学. 2015, 4 (2): 5-0.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66.2015.02.008
目的 根据石家庄本地情况对《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的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进行相应调整, 评价社区老年人的跌倒风险, 为石家庄老年人的跌倒干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跌倒风险评估量表, 结合石家庄本地社区老年人的跌倒危险因素, 应用统计学方法, 找到适合石家庄老年人跌倒风险的评估工具。结果 被调查的1 609名老年人中, 292人有跌倒史, 1 317人无跌倒史。调整后的高危组跌倒比例由调整前的67.6%升高至81.4%(χ2=3.86, P<0.05), 低危组跌倒比例由调整前的4.2%降低至1.2%( X2= 14.61, P<0.05)。结论 调整后的跌倒风险评估量表更适合石家庄本地老年人的情况, 对老年人的跌倒预防起到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14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