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入网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优先出版

2019年, 第9卷 第3期 出版日期:2019-09-25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杏林絮话
母婴安全守护神——陈敦金
陈敦金 述,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杂志编辑部 整理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9, 9 (3): 1-3.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58.2019.03.001

摘要   PDF (1612KB)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热点论坛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何去何从?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杂志编辑部 整理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9, 9 (3): 4-6.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58.2019.03.002

摘要   PDF (1969KB)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指南解读
论著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肥胖患者冷冻胚胎移植后妊娠风险及结局分析
田正平, 张方华, 姚军, 陈正勤, 以善佳, 何丽霞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9, 9 (3): 14-18.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58.2019.03.004

摘要   PDF (2906KB)
目的 比较肥胖及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冷冻胚胎移植后妊娠期风险及结局。 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并行冻融胚胎移植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265例,根据体重指数分为肥胖组(体重指数≥25 kg/m2)患者80例,非肥胖组(体重指数 < 25 kg/m2)患者185例。 结果 1.肥胖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基础E2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组[(59.72±14.36 pg/mL vs(35.41±9.28)pg/mL,P<0.05],ET日内膜厚度、ET胚胎数目、生化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和流产率两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2. 非肥胖组临床妊娠率(36.22% vs 23.75%)和活产率(35.14% vs 22.50%)均高于肥胖组(P<0.05)。3.妊娠期高血压、早产、胎膜早破及胎盘早剥发生率两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4.肥胖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与非肥胖型PCOS患者相比孕期体重增加[(17.98±3.15)kg vs(12.46±2.36)kg],妊娠合并糖尿病(33.33% vs 6.15%),剖宫产率(55.56% vs 26.15%)均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肥胖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高于非肥胖组[(3884 ± 415)g vs (3027±436)g,P<0.05];而胎龄、身 长、性别比、新生儿畸形等两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冷冻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增加,剖宫产率增加,新生儿体重也增加,临床上应重视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管理,以降低妊娠期合并症和改善产科、新生儿结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超声指标应用于前次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预测
朱挺, 柴利强, 陈大立, 彭兰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9, 9 (3): 19-23.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58.2019.03.005

摘要   PDF (3272KB)
目的 评估超声指标与前次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 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7年1—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暨苏州市妇幼保健院常规产检,有一次剖宫产史的单胎头位孕妇,意愿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在孕37~38周进行临床评测(Bishop评分)和超声检查(宫颈长度、宫颈后角度、会阴—胎头距离),并追踪其分娩方式。根据分娩方式分为TOLAC成功组(VBAC组)和TOLAC失败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 结果 共有110例孕妇纳入研究,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成功率为77.3%(85/110)。基于临床参数和超声参数两个层面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间前次剖宫产指征为非难产、Bishop评分、宫颈长度、宫颈后角度、会阴—胎头距离为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A和B,模型A主要以临床检查参数(Bishop评分),模型B主要以超声检测参数(宫颈长度、宫颈后角度、会阴—胎头距离)为构成要素。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模型A和B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81和0.912。 结论 对于有一次剖宫产史的孕妇,孕足月行超声检测宫颈长度、宫颈后角度、会阴—胎头距离,该三项指标与最终分娩方式显著相关,联合临床和超声检测参数构建的模型对于剖宫产后成功阴道分娩有较好的预测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 局的影响
陈淳渊, 刘红英, 徐少华, 黄臣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9, 9 (3): 24-27.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58.2019.03.006

摘要   PDF (2122KB)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回顾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 90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手术途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患者进行术后1年的随访,统计肌瘤残留复发情况及患者妊娠率。 结果 实验组肌瘤残留率、复发率分别为0.00%、2.22%,明显低于对照组11.11%、15.56% 的残留率及复发率(P<0.05);1年内实验组妊娠率为57.78%,显著高于对照组31.11%的妊娠率(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与住院费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疾病,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随访患者术后肌瘤残留复发率低、妊娠率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常规器械在经脐单孔腹腔镜妇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鞠华妹, 刘俊玲, 陈继明, 郑亚峰, 肖惠超, 陆冰颖, 陆佳, 蒋云芬, 施如霞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9, 9 (3): 28-32.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58.2019.03.007

摘要   PDF (7028KB)
目的 探讨常规器械在妇科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妇科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42例良、恶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4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多孔腹腔镜或开腹手术。1 例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发生盆腔炎性疾病,经治疗后好转。结论 使用常规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妇科各类手术安全、可行且经济方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子宫动脉灌注MTX与栓塞后清宫用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观察
蓝爱琴, 付玉娇, 黄春芹, 蔡健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9, 9 (3): 33-37.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58.2019.03.008

摘要   PDF (6013KB)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在子宫瘢痕妊娠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北海市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3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5例:UAE组采用Seldingers方法,经双侧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50 mg,再用明胶海绵颗粒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72 h内B超引导下行清宫术。对照组15例:全身用药组,MTX 20 mg im qd×5 d,用药5 d后立即B超引导下行清宫术。记录患者术前、术后人绒毛膜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肝肾功能、术中出血量。 结果 1.治疗前HCG与清宫前HCG下降倍数:(治疗前HCG:指行介入治疗前、全身用MTX前的HCG值)/(清宫前HCG:指UAE术后及全身用MTX后的HCG值),UAE组为(6.57±14.06)倍,全身用药组为(1.57±1.36)倍,UAE组比全身用药组下降倍数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2.治疗前HCG与清宫后HCG下降倍数(治疗前HCG/清宫后HCG):UAE组为(29.61±50.87)倍,全身用药组为(15.66±15.87)倍,UAE组比全身用药组下降更多,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7)。3.清宫出血量:UAE组为(7.47±7.43)mL,全身用药组为(31.67±80.40)mL,UAE组少于全身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4.肝肾功能变化:UAE组转氨酶升高0例,全身用药组转氨酶升高4例。 结论 子宫动脉灌注MTX与栓塞后清宫CSP,HCG值下降倍数更多,术中出血更少,肝肾功能影响小,是提高子宫瘢痕妊娠治疗疗效、减少清宫术后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改良式输尿管隧道处理方法在宫颈癌QM-C1型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研究
黄诗敏, 文仲勇, 谢冰惠, 黄浩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9, 9 (3): 38-41.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58.2019.03.009

摘要   PDF (5450KB)
目的 探讨改良式输尿管隧道处理方法在行QM-C1型子宫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 2015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在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行改良式输尿管隧道处理法的34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组,同期行传统方法的3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尿管留置时间等围手术期相关参数;比较两组主韧带、骶韧带及阴道切除长度,淋巴结切除个数等情况;对输尿管损伤的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改良组的中位手术时间241 min和术中出血量(49±9)mL明显少于传统组的中位手术时间248.0 min和术中出血量(57±10)mL,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分别为(7.5±0.8)d和(7.4±1)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主韧带、骶韧带、阴道切除长度、切除淋巴结个数方面以及在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良式输尿管隧道处理方法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但未降低输尿管损伤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宫颈癌QM-C1型子宫切除术中的使用是安全可行的,有临床应用及推广的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子宫内膜去分化癌的分子学特征及诊治进展
李爱华, 张丽丽, 张师前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9, 9 (3): 42-45.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58.2019.03.010

摘要   PDF (2561KB)
子宫内膜去分化癌是子宫内膜癌少见但高度侵袭性的亚型,由低级别(G1/G2)子宫内膜样腺癌和未分化癌共同组成,由于其特殊的组织形态特点,在临床实践中容易漏诊或误诊,免疫组化或特殊染色有助于鉴别。子宫内膜去分化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了解去分化型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学特征,加强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明确诊断、正确治疗非常重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上皮性卵巢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黄美婷, 孟凡良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9, 9 (3): 46-52.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58.2019.03.011

摘要   PDF (4187KB)
卵巢癌是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的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中85%~90%属于上皮性卵巢癌。虽然卵巢癌发病率位于妇科恶性肿瘤第三位,但致死率却高居首位,其早期诊断困难、治疗后易复发及耐药性等特点仍然是治疗中需要突破的难题。随着近年来肿瘤研究及精准治疗的飞速发展,卵巢癌靶向治疗逐渐成为现阶段的研究热点。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细胞作为治疗靶点,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且靶向药物联合传统化疗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症状,缩短治疗疗程,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将就上皮性卵巢癌靶向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初始治疗后HPV持续阳性的诊治进展
张玉敏, 张师前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9, 9 (3): 53-56.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58.2019.03.012

摘要   PDF (2275KB)
目前认为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的根本原因。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宫颈癌癌前病变阶段即可并发现进行治疗。但是部分患者治疗后仍存在HPV持续阳性,导致疾病复发甚至进展为宫颈癌。本文搜集宫颈癌癌前病变治疗后HPV持续阳性的相关文献,综述其发生率、影响因素、处理及预后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维生素D与子宫肌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李兰, 胡辉权, 徐凡, 唐英, 陈明星, 林单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9, 9 (3): 57-61.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58.2019.03.013

摘要   PDF (3080KB)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其中大多数为良性。据统计,我国40岁以上女性,肌瘤发病率高达40%。子宫肌瘤的患者,会出现异常子宫出血、腹痛、不孕、流产等症状。子宫肌瘤的治疗方式,目前大多数为手术切除肌瘤,甚至是切除子宫,这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伤痛,而且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维生素D作为人体内调节钙磷代谢的一类维生素,有研究提示低水平的维生素D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相关,补充维生素D可以控制肌瘤的增长。现就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机制予以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病例报道
黏液性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术后8年升结肠旁转移一例
陈春林, 姜文轩, 刘萍, 龚时鹏, 李维丽, 陈兰, 范辉健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9, 9 (3): 62-64.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58.2019.03.014

摘要   PDF (3803KB)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