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入网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优先出版

2016年, 第6卷 第4期 出版日期:2017-01-20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专题
微生物艺术画的制作
张霞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6, 6 (4): 3-5.  
https://doi.org/10.3868/j.issn 2095-1574.2016.04.011

摘要   PDF (479KB)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贾蕊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6, 6 (4): 6-8.  
https://doi.org/10.3868/j.issn 2095-1574.2016.04.012

摘要   PDF (346KB)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教改纵横
基于在线开放课程新形态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从iCourse 教材 《发酵工程实验教程》说起
宋存江,王淑芳,钟成,杨淑慎,贾士儒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6, 6 (4): 9-12.  
https://doi.org/10.3868/j.issn 2095-1574.2016.04.002

摘要   PDF (604KB)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大步快进,提升了信息化环境下课程教学的能力,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理论、操作和学科层面的教学理念以及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结合高教出版社iCourse教材的编写,介绍了基于在线开放课程新形态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阐述了新形态教材建设的必要性、教材的特征以及在编写教材过程中应着重考虑的方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合性大学生理学课程持续建设与改革——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
陈聚涛,周江宁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6, 6 (4): 13-17.  
https://doi.org/10.3868/j.issn 2095-1574.2016.04.001

摘要   PDF (921KB)
本文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理学的教学历史与现状、实验课内容的变迁、学生成绩等方面分析了生理学教学的改革与变迁情况。首先统计和分析了近四十年来的生理学等专业课的学时、学分、开课时间、所占比重等几方面的变化;然后对比了生理学实验内容的变化;最后分析了历年学生的成绩分布和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为生理学的教学发展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李德红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6, 6 (4): 18-21.  
https://doi.org/10.3868/j.issn 2095-1574.2016.02.002

摘要   PDF (563KB)
从生物化学教学的实际出发,尝试开展了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新增了讨论课教学,丰富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互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明显改善。文章也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课教学,受限于教学班级规模、小组内成员有分工但缺少有效合作、组内各成员的贡献和收获差异大等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论“生物工程设备”课程的教学设计
黄娟,俞苓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6, 6 (4): 22-25.  
https://doi.org/10.3868/j.issn 2095-1574.2016.04.003

摘要   PDF (574KB)
“生物工程设备”是生物工程专业重要课程,本文以过程考核的教学改革为契机,从教学设计出发,分别阐述了学习目标、教学活动及考评机制三个方面改革的途径和方法,着重以工程能力为导向的素质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生研讨课“百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篇”教学模式探讨
王元秀,孙纳新,刘月辉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6, 6 (4): 26-29.  
https://doi.org/10.3868/j.issn 2095-1574.2016.04.004

摘要   PDF (480KB)
文章介绍面向生物学类专业新生开设的新生研讨课的教学模式,结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相关内容以及大一新生的知识背景,对课程确定、教师作用、教学内容、课堂实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实践表明,文章所提出教学模式实践性强、学生评价高、教学效果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有效教学”为目标的南京大学生物化学教学实践
张冬梅,焦瑞清,卢彦,潘颖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6, 6 (4): 30-34.  
https://doi.org/10.3868/j.issn 2095-1574.2016.04.005

摘要   PDF (1151KB)
“生物化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也是专业课的主干先行课程,具有知识点多,内容更新快,实验技术性强等特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有效长久记忆,并能将其应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思考。笔者基于“布鲁姆目标分类”的理论,提出以“有效教学”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介绍南京大学“生物化学” 教学过程中围绕“有效教学”目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开展情况,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形式,为进一步探讨和提升“生物化学”及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做出了一定的实践和尝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践教学
基于“互联网”+ 的生物学本科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魏万红,张彪,杜坤,王爱勤,周福才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6, 6 (4): 35-40.  
https://doi.org/10.3868/j.issn 2095-1574.2016.04.006

摘要   PDF (805KB)
以能力培养与形成为主线,以开展生物学教学与研究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为要素,以“网络、实验室、现场”为实践教学平台,以开放、平等、共享的互联网精神为内核,用“互联网+” 思维对生物学本科四年实践教学内容、考核评价、运行模式进行“一体化”重构,形成了基于“网络+实体” 的多元互动学习(教学)环境和生物学本科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建立了“基于实验室系统学习和网络碎片式学习、现场游学和顶岗实训”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方式,实现了教学的泛在化和学习的自主性,提升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社会适应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珞珈山到神农架——构建立体化的野外教学基地群
杜巍,王建波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6, 6 (4): 41-44.  
https://doi.org/10.3868/j.issn 2095-1574.2016.04.007

摘要   PDF (538KB)
野外实践能力培养是生命科学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不可缺少的一环,而野外教学基地建设是野外实习教学实践与改革的基础。为服务于立体化的生物学野外实践教学体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选择珞珈山(武汉大学校园)、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鄱阳湖和神农架为教学基地,构建并逐步完善了“从珞珈山到神农架”的立体化的基地群。本文从多元化的基地选择、功能互补、资源整合等方面介绍了通过教学基地的立体化而将优越的自然资源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的研究与探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不同专业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谢青,杨广笑,肖靓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6, 6 (4): 45-48.  
https://doi.org/10.3868/j.issn 2095-1574.2016.02.025

摘要   PDF (482KB)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生物科学及其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按照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和课时,注重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对所有的专业都设置了一些验证性的实验,综合类大实验内容则根据专业有所不同。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方法的改革,如学生助教制度、有针对性地制作教学视频以及实验课成绩评定双重评定制等。通过以上改革措施,不同专业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均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国际视野
澳大利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实验课教学体系初探——以墨尔本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院开设的前沿分子生物学技术课为例
高子钧,张雁,陈敏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6, 6 (4): 49-55.  
https://doi.org/10.3868/j.issn 2095-1574.2016.04.008

摘要   PDF (2111KB)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生物科学技术实验课教学体系相对完善,独具特色。学生通过课程中探究性综合实验进行技术学习,严格进行实验记录,注重实验预习;教师通过精准课堂教学和课后深度辅导,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对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本文将对其教学体系及其特点、课程具体安排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介绍,略述其诸多可借鉴之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资源之窗
林奈二界系统中的植物界在演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刘蔚秋,廖文波,石祥刚,李春妹,刘莹,凡强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6, 6 (4): 56-61.  
https://doi.org/10.3868/j.issn 2095-1574.2016.04.009

摘要   PDF (2048KB)
植物界的系统演化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形态演化和形态建成事件,从而促进了植物界由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向陆生的演化。在45亿年以前,炽热的地球形成,经历了5亿年的演化形成了原始生命;又经历大约5亿年的演化形成了原核蓝藻;直至14亿年前才最终演化形成真核藻类,并一直延续到6亿年前的寒武纪;此后,于5亿~3.9亿年前,出现了苔藓的精子器、颈卵器,以及高等植物的胚。4.75亿~4.25亿年前,依次出现了水生蕨类的维管组织,以及裸子植物的胚珠;3.75亿年前,开始出现种子,而在1.8亿年前最终形成了被子植物的花和果实。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2016 年度评优揭晓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6, 6 (4): 62-62.  

摘要   PDF (119KB)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6 年《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分类总目录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6, 6 (4): 63-64.  

摘要   PDF (203KB)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