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入网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优先出版

2020年, 第10卷 第6期 出版日期:2020-12-25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专题
六位一体”生态学野外综合实习模式的构建与探索——以厦门大学为例
王瑁,刘珺,闫俊美,王文卿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6): 3-8.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0.06.001

摘要   PDF (4035KB)
生态学野外综合实习在生态学专业学生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训练并提高野外工作能力,以及提高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厦门大学生态学野外综合实习课程经过几年的建设和探索,建立了从大洋到滨海、从海岸带到山地、从亚热带到温带的实习基地组合,并逐渐形成了综合、自主、定位、交换、积累和提高为特点的“六位一体”实习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六位一体”生态学野外综合实习模式进行阐述和成效分析,以期为提高我国高校生态学专业学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植物学野外实习课程的建设与思考
江文正,李宏庆,何祝清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6): 9-12.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0.06.002

摘要   PDF (3033KB)
野外实习课程是生物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实践环节,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了解各种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扩大和丰富形态学、系统分类学、生态学、生物多样性等知识范围,掌握标本的采集、制作、鉴定和保存的方法。野外实习课程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相关课程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的实践平台。本文从植物学及动物学野外实习课程的教学目标、实习内容、组织管理、实习资源等方面对我院野外实习课程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教改纵横
疫情期间在线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和应用——以生物技术“专业英语”课程为例
张凯,郭江峰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6): 13-19.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0.06.003

摘要   PDF (7898KB)
为贯彻教育部提出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的精神和要求,生物技术专业“专业英语”课程从在线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出发,以OBE理念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反向设计的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学习评估-教与学活动一致性原则,将以往以讲授为主的课堂重构为课前小组学习、课中开展促进理解和应用的学习活动、课后测评的教学流程,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简、对呈现形式进行了重构。本课程改革实践围绕课程教学目标这一核心,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制定目标达成的评估方法和标准、将目标和评估融入教与学活动中、评价评估结果、使用评估结果进一步改进教与学活动等环节,建立了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机制,以期为在线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转基因争论为切入点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的思考与实践
王傲雪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6): 20-25.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0.06.004

摘要   PDF (4223KB)
基因工程的核心产品就是转基因生物体(GMO),然而关于转基因产品安全的争论也非常激烈,作为基因工程课程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转基因相关问题。本文以转基因争论为切入点,客观理性分析转基因产品的安全问题,并由转基因争论引出如何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问题,并就如何培育科学精神进行了分析和实践方法论方面的探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学线上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的探索与实践
白玫,李雁群,何韩军,郝刚,吴鸿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6): 26-29.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0.06.005

摘要   PDF (3130KB)
针对高校在目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求,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教学团队在积极开展线上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课程模式融入德育元素。不断探索线上教学过程中的品德教育,以达到全程、全方位育人,实现德育智育相融合的植物学课程教学新模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农科”背景下的生物科学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林榕姗,王冰,丁延芹,张建军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6): 30-34.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0.06.006

摘要   PDF (3489KB)
新时代背景下,“新农科”建设为我国农林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新方向。本文通过研究,提出了生物科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以大类招生为基础,以科研特色和优势方向作为专业培养的依据,构建“厚基础、宽口径、强化主干课程”的“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完善“寓学于研”的“三层次”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互联网+”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同时,树立“无思政,不教育”的教育理念,把立德树人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从“教学”到“教育”的转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践教学
生物化学实验在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刘旖璇,王青松,胡晓倩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6): 35-39.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0.06.007

摘要   PDF (3752KB)
北京大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根据特殊时期高校教学的特点和需求,积极开展实验课在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课程在已上线的实验慕课基础上,结合慕课平台、线上学习系统及其他软件,极大丰富和完善了实验课在线教学实践。实验教学内容涵盖了实验理论、实验操作、常用仪器、数据处理、文献阅读等模块,设计的师生互动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学的优势。疫情期间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在线教学的初步实践和经验,对未来开展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实验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开放式课程及混合式教学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本课程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以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和核心,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课混合式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龙燕,郭明雄,谢志雄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6): 40-44.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0.06.008

摘要   PDF (13434KB)
为了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武汉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近年来持续进行了实验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本文总结了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在信息化教学创建过程中的研究成果与探索路径,使教学模式丰富、教学管理手段多样,让学生获得了更大的学习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保护专业综合实习模式探索——以贵州大学林学院为例
张明明,王晓娟,粟海军,胡灿实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6): 45-49.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0.06.009

摘要   PDF (3638KB)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森林保护专业作为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综合实习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常受到专业发展、经费支撑、组织管理等因素的制约。本文以贵州大学林学院森林保护专业为例,以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载体,充分结合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森林病虫害防治、保护区管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将核心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从实习基地的选设、方案制定、过程管理、实习考核进行系统设计;深入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资源之窗
高校植物学教学中讲授被子植物分子系统的分析和建议
廖文波,刘蔚秋,辛国荣,凡强,周仁超,黄椰林,刘莹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6): 50-58.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0.06.010

摘要   PDF (11268KB)
国际学界广泛接受被子植物分子系统(APG),如何引入并改进高校植物学教学是一个紧迫议题。教学研究表明:①以分子序列为基础建立的APG Ⅳ系统打破了传统分类原则,确立了各类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动摇了单元多系的进化假说。②新系统在植物学教学中产生了较多冲突,其中的目科在组成和排列上与传统结论相差较大;目科等级的分类特征归纳缺乏充分对应性。③有利之处是,对于功能群的定义初见端倪,如豆目分支——具固氮功能,钩吻科所在分支——具吲哚类生物碱代谢途径等,揭示着新系统将从探讨形态演化转向揭示功能代谢为主线。④系统变革之交,教学上应重点把握关键节点的范畴和位置变化,如被子植物的基部类(ANITA),单子叶类的菖蒲科,以及莲科、杜仲科、冬青目、无叶莲目、百合目、天门冬目、檀香目等类群,并尽可能地展示其代谢功能。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根尖中期染色体标本制备实验教学的改进
刘志祥,徐刚标,曾超珍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6): 59-62.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0.06.011

摘要   PDF (3681KB)
制备植物中期染色体标本是遗传学实验中重要的基础性实验。对现有制备植物根尖中期染色体标本的酶解-滴片法进行了改良。改良酶解-滴片法直接对根尖分生区进行完全酶解,对酶解后的细胞采用“离心-悬浮”进行操作,细胞悬浮液滴片后进行火焰干燥制备中期染色体标本。该方法操作条件精确易控,操作条件适用性广,可节约酶的用量和实验时间,并提高实验效率。将改良酶解-滴片法应用于本科遗传学实验教学,结果表明:学生实验成功率显著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得到良好的改善。改良酶解-滴片法可以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推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其他
2020年《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分类总目录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6): 63-64.  

摘要   PDF (1225KB)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