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入网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优先出版

2022年, 第12卷 第5期 出版日期:2022-10-25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专题
校园野生果蝇的采集和物种鉴定——走出课堂的遗传学实验
辛广伟,张泉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5): 3-9.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5.001

摘要   PDF (47863KB)
遗传学实验是各高校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的核心实验课。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遗传学实验课程内容主要围绕果蝇展开,除了在实验室内完成实验外,学生们还走出实验室,进行“校园野生果蝇的采集和物种鉴定”实验。学生在校园亲自诱捕果蝇,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果蝇的特点,对采集到的果蝇进行物种鉴定。这一实验借鉴了经典的分类学研究过程,并与现代生物学研究技术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学知识的获取途径及其背后的科研逻辑,同时在教学中融入科学发展观、团结协作精神等课程思政教育元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生态学校园实习的基础生态学教学改革探索——以南京大学为例
周长芳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5): 10-15.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5.002

摘要   PDF (4011KB)
基础生态学作为生物科学类专业的一门理论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生态学野外实习对于保证生态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课时、经费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很多高校传统的生态学野外实习被不断压缩。尤其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干扰下,原有教学计划内的生态学野外实习安排难以执行。基于校园环境资源、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生态学自主实习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生态学实践教学模式。本文介绍了南京大学过去5年来实施生态学教学改革探索,推行以生态学校园实习部分替代生态学野外实习的课程设计方案,以期为国内各高校生态学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教改纵横
学生自主、互助和教师引导的“现代生物科学导论”教学方法探讨
姚纪花,南蓬,卢大儒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5): 16-20.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5.003

摘要   PDF (3233KB)
复旦大学的理科平台课“现代生物科学导论”已开设多年,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然而,教学中仍存在学生自学效果不理想、互帮互学较欠缺、提问及讨论较少等问题。经过连续三学期的教改探索,教学效果调研表明,学生自主、互助和教师引导提升的教学模式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总结了学生自主、互助和教师引导提升的教学方法在现代生物科学导论线上和线下教学中的实施情况和应用成效,并对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和拟改进措施作了初步探讨,期望对其他课程的教学有所裨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子生物学原始文献导读结合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证研究
吴旺泽,郑晟,杨宁,张腾国,武国凡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5): 21-27.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5.004

摘要   PDF (5029KB)
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其概念抽象、学习难度大。传统的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融会贯通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知识点。为培养自主学习的创新性人才,针对该门课程特点,笔者教学团队对3届4个班201名学生进行了3年的教学改革统计追踪分析。通过授课前后问卷调查和各项成绩统计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原始文献导读结合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授课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考研录取率和各项学习成绩,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查阅文献、独立思考问题的学习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植物与病原物互作的蛋白质组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戚琳璐,杨俊,卢训莉,王冬立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5): 28-31.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5.005

摘要   PDF (2682KB)
“植物与病原物互作的蛋白质组学”是植物病理学领域一门围绕蛋白质组学前沿研究技术的研究生专业选修课。针对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课程内容滞后、理论知识与科研实践脱节、教师研究背景单一等突出问题,本门课程开展并丰富了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实验动手操作、专业文献翻译、文献分享交流的“四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和实验动手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同时也显著增强了科技论文阅读与学术交流展示等综合素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索以生物学知识为载体的生命教育,践行生物学通识课课程思政——以浙江大学为例
吴根福,林小清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5): 32-36.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5.006

摘要   PDF (3409KB)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本文论述浙江大学开设以生物学知识为载体的“生命教育”通识课程并践行课程思政的相关工作。生命教育通识课程的开设是对“德育为先”教育指导思想、“能力为重”教学要求及“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积极探索,有利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生存生活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美育、安全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落实。本教学改革实践成果显著,生命教育作为生物类通识课程值得在全国高校中推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践教学
基于全自动微生物微液滴培养系统的微生物教学实验设计
麻彩萍,李玉明,王欢,张贵友,王宏英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5): 37-41.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5.007

摘要   PDF (13821KB)
微生物培养是微生物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的重要技术基础。为了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特性,需要长时程、持续性对培养中的微生物进行取样检测,这严重依赖人力,存在染菌等风险。清华大学现代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基于全自动微生物微液滴培养系统(microbial microdroplet culture system,MMC)搭建了教学用实验平台并系统开发了微生物生长特性评价教学实验: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细菌化学因子耐受性研究以及细菌适应性(定向)进化等。经教学实践检验,基于MMC的教学实验设计达到了优化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效率、扩充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挑战度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良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精细化教学改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周姗姗,赵鹏姝,燕霞,马小飞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5): 42-45.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5.008

摘要   PDF (7104KB)
细胞生物学实验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实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工作者已经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验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教改探索,然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尽管采用了近年来广受欢迎的混合式教学法、综合性实验设计等教改方法,但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的技能水平和对课程的认知水平并未显著提高。本文认为,教改不仅要体现在宏观上,更要体现在每堂课的教学细节上,因为这些细节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思考,更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本文从文献阅读、实验准备、实验结果分析及实验报告撰写等方面对细胞生物学实验的教学细节进行探讨,以期改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融合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的“恢复生态学”实践教学探索
周婷,彭少麟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5): 46-50.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5.009

摘要   PDF (3322KB)
“恢复生态学”通过教学改革,将课程知识、科研项目和社会生态问题融会贯通,是实现“恢复生态学”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中山大学“恢复生态学”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构建了以课程体系和社会重大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理解学科内涵并解决社会需求的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综合四大要素“基础理论-学科交叉-学术前沿-社会需求”进行实习设计,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有效解析课程知识点,将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并综合运用到科研项目和社会问题中。该模式已经在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上得到验证,对同类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活中的生命科学实验”通识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沈广爽,孙洁,李晶晶,石雪芹,邓飞,赵玉红,李欣,魏远,陈容容,徐欣欣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5): 51-55.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5.010

摘要   PDF (3629KB)
通识教育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全面育人的必要途径。南开大学生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此为契机,以“生活中的生命科学实验”课程为锚点,面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依托生动丰富的实验项目,采用灵活适用的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知识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以更加多元化的角度和更加开阔的视野感受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该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收获了学生的广泛好评,可为实践教学通识课和生命科学专业课的建设、改革与创新提供借鉴的思路和经验,具有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教学管理
“双一流”背景下生物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农业大学生物类本科为例
朱常香,王芳,苏英华,林榕姗,李滨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5): 56-60.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5.011

摘要   PDF (3498KB)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和部属高校相比,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地方农业高校具有依存性、应用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必须打破固有的理念、既定模式和评价形式,才能真正实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层次生命科学拔尖创新人才为使命,践行生物类本科教育工作开拓创新的指导思想,明确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并在课程体系、导师队伍、实践平台以及选拔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学生园地
纵、横、广——微生物作画学生谈
王瑶佳,刘佳媛,冯虎元,张琪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5): 61-64.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5.012

摘要   PDF (8443KB)
微生物作画作为一种新的创新实验内容,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应用日益广泛。其以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等实验技术作为基础,以不同类群微生物的理化和生态学特征为依托,融入艺术设计,既可以作为巩固生物科学类专业学生的实验技能、锻炼创新思维、提升综合素质的教学手段,也可以激发非专业学生对微生物学科的兴趣。笔者以切身体会,浅谈微生物作画背后深刻的教育内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