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入网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优先出版

2024年, 第14卷 第6期 出版日期:2024-12-31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专题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LLMs赋能策略与实践
刘凤麟,胡登科,秦咏梅,贺新强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4, 14 (6): 3-8.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4.06.001

摘要   PDF (4952KB)
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概念复杂、实验操作难度高、学生基础水平差异大是主要教学难点。近年来,大语言模型(LLMs)在教育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本研究旨在分析LLMs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使用策略及应用效果。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案例分析,我们发现LLMs能够为具有不同学科背景和基础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显著提升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实验技能的掌握能力。LLMs也在增强学生兴趣、提升合作能力、拓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批判性思维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然而,LLMs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不尽相同,并在理解复杂要求和引导学习路径等方面存在局限。本研究强调了LLMs在突破教学难点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对模型和课程设计进一步优化的需求,并为教师在课程中有效整合LLMs提供了可行的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四合四培”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程郢,毛可欣,许圣云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4, 14 (6): 9-14.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4.06.002

摘要   PDF (4305KB)
研究生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人才支撑和关键人力资源。本文对我国生物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探讨了在培养生物学研究生创新能力中,以“四合四培”模式为核心的探索与实践:学业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培养创新的思想道德底蕴;课堂理论学习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强化创新的意识与知识基础;课题研究与科研项目及产业需求相结合,提升创新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相结合,塑造创新的交流与合作精神。希望通过本研究为生物学研究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协同共建生物学野外实习一流课程——生物学课程野外实习虚拟教研室专家共识
生物学课程野外实习虚拟教研室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4, 14 (6): 15-16.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4.06.003

摘要   PDF (1384KB)
本文基于生物学课程野外实习虚拟教研室的专家共识,探讨了生物学野外实习课程的重要性、现状及发展路径。生物学野外实习课程是培养生态文明建设者的关键途径,也是践行“五育并举”的重要载体。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需强化师资队伍、教育技术革新和教育资源共享。将生物学野外实习课程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课程,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力量势在必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教改纵横
“新农科”背景下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以“农业生态学”课程为例
黄晓辰,郑凌伶,程月华,辛国荣,何春桃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4, 14 (6): 17-23.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4.06.004

摘要   PDF (5210KB)
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如何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建设思政元素融入路径,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是当前推进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瓶颈问题。本研究以“农业生态学”课程为例,系统分析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介绍了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角度和融入手段,为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农业生态学”课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运用案例化教学方式汲取思政元素,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时间维度开展多元化教学,并设置课外实践和课程实验环节,使思政元素变得鲜活,将课堂理论知识投入生产实践,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新农科人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工科”背景下的高等工程院校本科生免疫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
肖桂然,胡繁,徐毅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4, 14 (6): 24-28.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4.06.005

摘要   PDF (4355KB)
随着“新工科”教育的推进,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下工程教育的需求,在新时期如何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的综合能力人才,是高等工科院校的课程建设和改革重心。免疫学是现代生命科学中一门前沿、尖端的学科,也是本科生物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本文以免疫学课程为例,探讨了在“新工科”背景下,高等院校本科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通过分析当前教学现状,提出了一套结合线上资源与线下互动的教学模式,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估。该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医学科学专业发育生物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李文斐,张哲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4, 14 (6): 29-33.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4.06.006

摘要   PDF (4116KB)
生物医学科学专业是适应新时代卫生和教育改革发展而设立的,紧密结合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果,培养学科贯通创新人才的新兴交叉专业。发育生物学是当代最活跃的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之一,其与生物学和医学的联系愈发紧密,已成为生物科学及临床医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根据生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实践,本研究从发育生物学基础理论和观点、人体组织器官发生和形成、发育相关临床疾病成因和防治等层面,探讨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线五级”促进微生物学课程价值塑造的教学实践——以“病毒”章节为例
肖祥志,杨乐,杨云娟,赵三军,丁俊美,黄遵锡,许波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4, 14 (6): 34-39.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4.06.007

摘要   PDF (8427KB)
本研究基于立德树人、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针对微生物学“病毒”章节内容精心设计,构建了以情境为载体、知识为主干、问题为阶梯,逐步达成布卢姆情感领域教育目标的“三线五级”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课前导学、课中研学和课后促学相结合开展教学,促进课程思政有机融合,达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实践证明,实施教学改革以来学生评价和认可度高,近两年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比对照班提升,为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可参考的教学案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视域下“细胞生物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张淑静,高丽丽,秦洁,庞秋香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4, 14 (6): 40-44.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4.06.008

摘要   PDF (3709KB)
“细胞生物学”课程是生物科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旨在培养生物学创新应用型人才。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本文通过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行细胞生物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开发设计了“一问三环”混合式教学设计,有效地衔接了线上自主学习、线下课堂学习和课外拓展实践等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考核评价上,采用“三评价四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学改革提升了学生学习的高阶互动和挑战度,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辨及创新能力,为生物科学类课程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践教学
“课程+思政+科创”三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微生物学实验”为例
王芳,朱常香,苏英华,林榕姗,汪城墙,刘凯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4, 14 (6): 45-49.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4.06.009

摘要   PDF (3846KB)
课程思政旨在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综合改革,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改革在理论课程中开展得较多,而在实践类课程中开展得相对较少。针对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养成的问题,通过实验课程改革提高育人目标势在必行。我校以“微生物实验”课程为载体,坚持“思政引领、创新驱动、实践提升”的改革理念,通过在“微生物实验”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构建思创融合机制等有效举措,对课程进行综合改革,形成以“思政引领”为课程改革核心,以“科技创新”为课程改革导向,以“实践提升”为课程改革目的的“课程+思政+科创”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模式,实现思政与创新、真知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科研素养培养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李巧峡,牛燕琴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4, 14 (6): 50-56.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4.06.010

摘要   PDF (5130KB)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与创新性思维,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机融合线上丰富学习资源与线下实践操作优势,打破时空局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创新性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至混合式课堂,以任务引导学生主动钻研、攻克难题,深度唤醒其学习内驱力;同步革新实验考核评价机制,构建融合任务驱动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全方位、精准度量学生学习成效,规避传统考核弊端。改革实施后效果显著,学生对课程满意度高,实验与理论成绩大幅提高,众多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和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本研究有效推动了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提升,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助力,未来将继续优化,以契合国家战略对人才的需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资源之窗
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科创教学平台搭建与探索
张耀文,刘欣,谢青,刘亚丰,刘笔锋,陈鹏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4, 14 (6): 57-62.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4.06.011

摘要   PDF (6741KB)
在构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大背景下,本研究通过将芯片设计、芯片制作、芯片性能验证等前沿技术与实验教学、科创竞赛相融合,探讨了搭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科创实践教学平台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旨在全方位提升双创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教学实践结果表明,“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双创教育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科研素质及创新创业能力。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效融合的教育教学体系是切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体现,对培养满足行业和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交叉复合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其他
12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