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入网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优先出版

2022年, 第12卷 第3期 出版日期:2022-06-25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专题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伦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讨——以培养学生生命伦理意识为中心
蒋群,王莲芸,梁如冰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3): 3-7.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3.001

摘要   PDF (3479KB)
上海交通大学在国内较早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生命伦理学”通识核心课程。针对现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课程特点与目标定位,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和费曼教学法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充实课程案例库,广泛开展课程讨论,鼓励学生输出式学习,以培养青年学子生命伦理意识、自发遵循科技伦理规范。本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与育人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山大学开设生命伦理学课程的调研、分析与探讨
郑凌伶,贺竹梅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3): 8-11.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3.002

摘要   PDF (3468KB)
生命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伴随产生了一系列生命伦理问题。高校开设生命伦理学相关课程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进行相关课程建设,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本文对中山大学修读生命伦理学课程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及数据分析,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并比较了本科生、研究生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学生们对于新兴的生物技术及生命伦理问题的关注度较高,但缺乏有效的专业科技信息获取途径;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修读生命伦理学课程后普遍增强了科技伦理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教改纵横
基于数字课程云平台(ICC)开展“生物化学实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张变红,刘敏,管宁子,杨捷频,张雯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3): 12-15.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3.003

摘要   PDF (3791KB)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生物专业本科生最早接触的核心实验课程之一。在此探讨基于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字课程云平台(ICC平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搭建预评结合的预习平台、营造活力互动的课堂氛围、创建榜样带动的课后总结模式,以及建立灵活多样的分层教学体系等多层次教学活动,开展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混合式闭环教学的一系列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等过程,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深度和广度,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其他实验课程混合式教学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金课”背景下微生物学课程考核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倪海燕,邹龙,黄运红,龙中儿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3): 16-19.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3.004

摘要   PDF (3665KB)
为了建设微生物学“金课”,本文构建了微生物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果各占课程总成绩的50%。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核评价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课堂参与度、文献阅读、论文撰写、方案设计4个方面的过程表现,占比分别为20%、10%、10%和10%;终结性评价基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原理,对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反省式知识4类知识进行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6个层次的考核评价。构建的考核评价体系兼备标准答案考试和非标准答案考核的多样化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提出了更高阶的要求,体现了“金课”具有较高“挑战度”的特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细胞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孙文秀,李进,熊涛,齐迎春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3): 20-23.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3.005

摘要   PDF (3176KB)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要求,本论文结合地方高校的优势对细胞工程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生物产业发展需求,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更新、优化教学内容,引进优秀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互联网技术改革传统评价模式,加强全过程考核,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了学生创新能力,实现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融合。本文阐述的教学改革理念和措施,进一步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也可为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信息技术为桥梁”的教学模式在普通昆虫学课程中的构建
王桂清,刘守柱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3): 24-28.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3.006

摘要   PDF (4396KB)
本文聚焦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据新农科、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经过实践探索形成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信息技术为桥梁”的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模式,将“云班课”“显微互动系统”等应用到教学全过程,发挥了智能手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助学作用。教师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业务能力、精进的专业素养和健康的身心,为培养新时代植物保护人才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生物学专业开展生物学史教育的思考
李亮,张晓红,陆岩,陈慧霞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3): 29-32.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3.007

摘要   PDF (3555KB)
生物学史是人类从古至今对生命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是无数科学家研究成果、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伟大人格的集中反映,蕴涵着丰富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本文重点介绍了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生物学专业开展生物学史教育的重要性、河北师范大学开展生物学史教育情况及教师如何深入挖掘生物学史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元素。在当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大背景下,加强高校生物学史教育与研究应引起各方的足够重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课程思政在生物安全导论课程中的实践与探讨
阎臻,毛康珊,刘唤唤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3): 33-36.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3.008

摘要   PDF (3179KB)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校进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当代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在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将思政教育与课程内容充分融合,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生命科学研究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挖掘生物安全导论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对课程中的经典思政案例和教学方案进行了探索和总结,并探讨了思政教育在该课程中的实践经验,以期为高等教育通识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践教学
翻转课堂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和成效
陈聚涛,沈玥茹,赵航,孙红荣,黄伊娜,邵国健,汪铭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3): 37-41.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3.009

摘要   PDF (6301KB)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多应用于理论课程教学,很少在实验课程中进行。传统的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时间和机会并不多,而翻转课堂提供了这种可能。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以下简称“教学团队”)尝试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拓展到生理学实验,选取了两个生理实验要素丰富,与生活紧密相关且具有趣味性的实验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通过翻转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PPT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探索和创新能力等均有明显提高,有助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时,教学团队发现实验课程具有时间宽裕、场地宽阔、与实际联系紧密、更利于学生自主发挥和创新等优点,比理论课程更适合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校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课程育人经验——以“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为例
邴杰,曾少举,王友军,孙颖郁,张莹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3): 42-46.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3.010

摘要   PDF (3738KB)
课程育人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后一公里”,笔者在北京师范大学已有课程建设基础上,围绕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的特殊属性,深入挖掘育人要素,通过在课程中加入科学史、社会性科学议题、动物伦理和艺术作品等内容,并结合真实案例,为学生提供探讨空间和课后科普实践活动,从而有效实现实验课程的育人价值。经过近两年的本科实验课程实践发现,在实验课程中渗透育人要素,让学生在实践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思考课程中蕴含的人文特征,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建立唯物主义认识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达到在课程中塑造良好品格的目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小组合作的“生物化学实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设计与实践
谢彦杰,王卉,潘汝浩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3): 47-50.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3.011

摘要   PDF (3684KB)
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采取“先讲后做”的方式开展,学生理解实验原理、熟练实验操作的时间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在知识结构、理解能力与动手能力间的差异,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科学实验观和思维观的养成。在本文中,作者结合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现状,介绍了小组合作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即以“学习小组”为主体,开展纸质教材和线上资源的交互自主学习、翻转课堂为主体的线下“融合式”教学。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操过程的记忆和理解,使学生的思维锻炼和总结能力有明显的提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维度教学模式在高校学生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以流式细胞术实验教学为例
雷敏,王珍,阮梅林,刘亚丰,冯凌云,聂嘉琪,苏莉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3): 51-55.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3.012

摘要   PDF (10996KB)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具有检测速度快、测量指标多、采集数据量大、分析全面、方法灵活等特点的细胞定量分析和分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检测、分子分型等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中。基于该技术的流式细胞仪精密且昂贵,使用过程复杂且资源有限,导致高校在对所有学生尤其是本科生全面开放流式细胞仪的使用方面存在巨大挑战。为加强流式细胞术在高校学生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对相关教学模式进行了多维度探索,建立了融合课堂教学、微课视频、虚拟仿真实验、线下实验操作的多维度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引导学生快速理解流式细胞术原理及应用,掌握仪器操作技能,极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科研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实践型、研究型人才培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物生物育种模块化综合性实验设计与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赵阳,孙旭,郭宁,马庆,江海洋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3): 56-60.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3.013

摘要   PDF (3625KB)
作物生物育种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以为我国打好种业翻身仗、促进作物生物育种水平提升和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本教学团队通过近年来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作物生物育种模块化综合性实验项目,并以我校综合试验站和相关企业为依托,开展了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形成了以“实验室-教学团队-试验站/企业-实践教育基地”为核心的作物生物育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培养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创新和实践能力,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资源之窗
一种离心样品预处理装置的研制与教学应用
李欣,赵玉红,周浩,张翠竹,李登文,赵立青,石建党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3): 61-64.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2.03.014

摘要   PDF (9707KB)
离心是生物学及相关学科教学和科研领域中最常用的实验技术之一。为提高实验操作效率和实验成功率,南开大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心自行研制了一种“离心样品预处理装置”,能够“一站式”完成离心样品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样品混匀、定量取样与快速配平步骤,从而有效提高离心样品预处理操作速度,提高取样准确性与离心安全性。同时,本自制仪器具有性能稳定、操作简便、易于维护、节省空间的优点,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践效果,对于实验教学改革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