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入网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优先出版

2020年, 第10卷 第1期 出版日期:2020-02-25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专题
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
孔宇, 张知, 崔莉, 李华, 亓树艳, 孙书洪, 龙建纲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1): 3-7.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0.01.001

摘要   PDF (3510KB)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遇到的共性课题。生物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及大健康领域的新需求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实践教学基地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管理运行机制方面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陈畅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1): 8-11.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0.01.002

摘要   PDF (2998KB)
中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缔约国后,北京化工大学生物工程和制药工程两个专业率先完成了工程教育认证。生物化学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程,针对工程教育的要求,主动开展了教学改革,在提高专业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此教学改革的内容及效果,供其他高校相关课程改革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卓越生物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蒋蕊蕊, 杨之帆, 程贝, 倪红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1): 12-16.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0.01.003

摘要   PDF (4857KB)
本文根据“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提出从固化协同育人机制、优化课程体系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等几方面来构建“卓越生物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并展示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效,以期为培养生物工程产业行业领军型技术人才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工科”背景下海洋特色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朱俊华, 甄文全, 邹莹, 陈海峰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1): 17-20.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0.01.004

摘要   PDF (2645KB)
新工科背景下,北部湾大学生物制药专业从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运行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师资队伍保障体系五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结果显示,在专业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均有显著的提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教改纵横
“新高考”模式下的“现代生物科学导论”教学改革探讨
姚纪花, 任宇辰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1): 21-28.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0.01.005

摘要   PDF (4842KB)
“现代生物科学导论”(简称“生导”)是我校针对自然科学大类和医学大类本科新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增进他们对生命科学领域热点问题的了解,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奠定基础。随着上海、浙江等地率先试行高考综合改革即“ 新高考”,生物学列入高考可选课程,选课学生的生物学基础出现了较明显的层次分化,传统的“生导”教学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亟须进行教改。本文述及我校生导课程的概况、传统的教学方式、新高考后教学面临的挑战,结合新高考首批试点实施三年来对本校相关班级的生导教学模式改革尝试及其调查反馈信息,对本课程的教改提出了几点初步建议,旨在促进并深化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为建设一流本科课程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PBL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生物化学技术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苏应娟, 王艇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1): 29-33.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0.01.006

摘要   PDF (3637KB)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和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当前新兴的两种教学模式。前者主要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后者则强调将知识传授与内化的顺序完全颠倒,实行课前学习、课上指导。把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做到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效果,最终起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为此,我院在“生物化学技术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成功地将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并重,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科竞赛、科研项目、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以及论文发表等方面屡获佳绩。这些教学改革与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掌控、串联知识的能力,而且提升了其综合素质、强化了在实践创新和团队合作过程中的表达沟通能力。值得强调的是,通过改革也有效地提升了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授课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微生物学研究热点融入农林院校课堂及效果评价
王旭, 刘娜, 王明道, 刘新育, 王风芹, 林晖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1): 34-38.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0.01.007

摘要   PDF (2872KB)
微生物学是农林院校本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将微生物学研究热点融入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进行了教学改革与探索。经过初步实践,从统计学意义上对不同组别学生的课程评价及期末成绩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最终结果显示,这种教学改革明显提升了教学效果,并且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微生物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李崴, 周宜君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1): 39-43.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0.01.008

摘要   PDF (3702KB)
在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背景下,“课程思政”因其能更好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特点,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实现课程思政,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基于多年教学实践,本文以微生物学知识体系为基础,结合学科发展史以及学科研究领域的知识内涵,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和自然观等多方面思考,设计、凝练出“课程思政”的诸多案例,寓于日常教学实践,以此实现全方位的课程育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践教学
通识教育理念下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
杨帆, 应颖慧, 黄爱军, 孙益, 王国强, 吴敏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1): 44-47.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0.01.009

摘要   PDF (4708KB)
生命科学类课程在高校通识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面对非生物类专业学生时,如何平衡课程的科学性和趣味性,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浙江大学面向全校非生物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通识课程“生命科学导论实验”中的分子生物学单元教学为例,介绍了该课程通过模板制备的优化、引入内参引物以及复合PCR 体系的筛选等改进,使得实验过程更为严谨、结果更为直观和清晰,在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动手实验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探索
荆艳萍, 郭允倩, 宋涵, 单晓昳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1): 48-51.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0.01.010

摘要   PDF (2864KB)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是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学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是一门从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细胞形态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规律的综合实验课程。围绕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研究潜能,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笔者开展了细胞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旨在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打造一流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本文就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内容设置、教改措施以及教改成效进行讨论与总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细胞骨架组分分布与定位”为主题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设计探索
李巧峡, 丁兰, 许欣欣, 杜世龙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1): 52-56.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0.01.011

摘要   PDF (8630KB)
细胞生物学实验是大多数本科院校的一门独立课程,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论文以“细胞骨架组分分布与定位”为主题,以动物细胞为材料,围绕微丝与微管进行实验课课程设计,共设计3 个板块:微丝的考马斯亮蓝染色;微丝的直接荧光标记定位;微管的间接荧光标记定位。同时,在每个实验中设计相应的阴性对照实验。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的原则,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资源之窗
生物学综合实验考核模式的改革与探索——“盲样中未知细菌分离和初步特征”实验方案分析
王英明, 徐德强, 肖义平, 刘明秋, 钟江, 乔守怡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1): 57-60.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0.01.012

摘要   PDF (2750KB)
我们建立了一个考核型实验——盲样中未知细菌分离和初步特征研究,通过最终实验结果考核学生倒平板、划线分离、菌落特征观察、个体形态观察等能力。教师制备数组各含有3 株不同特征细菌的盲样,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完成实验,根据实验得到的结果确定盲样中各株细菌的基本形态特征。作为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最后一项内容,盲样实验能够客观评估学生基本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和解决典型微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复习、总结所学实验课程内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教学管理
分层递进式海洋生命科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刘晨光, 杨秀霞, 董树刚, 王祥红, 毛玉锋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1): 61-65.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74.2020.01.013

摘要   PDF (3544KB)
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将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态学三个专业的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在生命现象的认知、专业技能训练、分析与应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营造创新的氛围和土壤,构建了“3+1”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提供有利的环境。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建立和完善了由学生自主管理的“ 创新实践基地”,为创新人才成长提供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