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入网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优先出版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临床医学专业“全球健康学”课程建设与思考
王舒珣,董珂,郭晓奎,周晓农,刘畅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4): 3-8.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22.04.001
摘要   PDF (954KB)
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全球健康的概念,当代医学生需要了解全球健康的核心问题和理念,提升国际视野,增强多元文化适应,强化为全球健康公平而努力的使命。2016版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也明确,医学院校的办学宗旨和学生的培养目标应涵盖全球健康(卫生)观念。因此,在医学院校中针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开展全球健康相关课程应当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就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全球健康通识必修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对该课程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思考,为医学教育中的全球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护理本科生在线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吴丽萍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1): 35-39.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20.01.008
摘要   PDF (3651KB)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北京协和医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组织教师积极开展在线教学。通过全校各部门努力,开展线上教学3周以来教学秩序稳定,保证了每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从授课教师角度,以2018级护理本科生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为例,介绍了在严峻形势下开展在线教学的具体实施措施、教学效果及教学思考,为进一步推动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在线教学提供实践经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模式教学促进医学人文素养培育的实践探索
武珂卉,杨帅,王瑶琪,孟宪瑛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4): 9-12.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22.04.002
摘要   PDF (440KB)
医学人文教育一直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议题。近年来,我们通过采用线上课堂、情景模拟、课外活动、临床实践等多模式教学方法,不断在医学人文素养培育中进行实践探索,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了医学人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本文结合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现状,探讨了多模式教学在医学人文素养培育中的具体应用,对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前景进行展望,以期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沈理,钮晓音,周栋,蒋益,邵莉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2): 4-8.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20.02.002
摘要   PDF (6441KB)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日新月异和迅猛发展,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全方位推进在线教学,全面启动在线学习,把突发事件对教学的影响降到最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通过探索和实践,选择合适的在线教学模式,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实质等效”,以期为“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做好充分准备,确保教学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提升“生理学”在线教学质量的策略与实践
陈曦,陈蕾,杜希恂,姜宏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2): 47-50.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20.02.010
摘要   PDF (2537KB)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后,为阻止疫情在校园传播,各高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积极开展在线教学。在线教学不受时空限制,但缺乏“临场感”和“真实感”。如何发挥在线教学的优势,避免劣势,值得探索。本校生理学在线课程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背景,通过丰富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和学的时间和空间;在线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评价模式,强化学生学习效率。课前加强预习和自学,并检查学生的完成度。课中针对难点展开讨论并检测自学内容,提高学习的效率。课后利用作业增加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如通过病例分析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情景应用能力。以上方法有力推动了我校生理学在线教学质量提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战为例,谈医学职业精神的培养
蔡巧玲, 罗瑾琰, 黄鹏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1): 61-64.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20.01.013
摘要   PDF (2560KB)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国各地蔓延,我国医务人员担起使命,闻召而动,从全国四面八方奔赴湖北省武汉市及其他市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战斗。本文通过疫情防控战中医务人员的故事彰显出的医学职业精神,以案例和故事的方式挖掘医学职业精神的内涵,对我国医学职业精神培养予以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张志军,刘露萍,王汝佳,欧凤荣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2): 26-30.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20.02.006
摘要   PDF (34156KB)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全国各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线上”教学形式适时“上线”,促使教师必须打破常规教学思维。本文梳理了中国医科大学线上教学的工作历程,归纳了线上教学的具体措施,提出了推进线上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为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我国高等院校信息化教学供参考和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临床医学在线教学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实施及意义
池丹,刘彬,杜玉君,朴美花,武兴,李卓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2): 21-25.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20.02.005
摘要   PDF (3364KB)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融合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建设临床医学在线教学是努力开拓新医科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保证疫情期间的教学任务及教学质量,响应教育部的部署精神,高校全面组织开展在线教学,进一步推动了在线教学的发展。结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开展临床医学在线教学的实际情况、总体部署、组织建设、实施反馈,本文阐述了临床医学在线教学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重要意义。它对于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促进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也提高了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激越四段式”教学法在专业理论课中的应用——以听力与言语康复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为例
郑秋晨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3): 28-33.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22.03.006
摘要   PDF (759KB)
语言学概论是我校听力与言语康复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难学难教”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笔者通过对“激越四段式”教学法的创新性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语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还有利于他们提高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组织领导能力,促进团队协作精神。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设特色督导评价体系 保障医学教学质量
李铭, 魏春岚, 杨军, 曹金凤, 车娜, 陈吉, 任灏文, 杨文卓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9, 9 (6): 3-6.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19.06.001
摘要   PDF (3022KB)
督导评价是高校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医学教育有独特的教学规律和质控要求,当前也面临着从教学理念到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的巨大变革,其督导评价体系需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发挥作用。本文就如何顺应医学教育的特点和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人才培养要求,改进督导评价方法与手段,加强反馈,建立督导评教与基层教学组织和教师发展的良性互动提出建议,认为医学院应建立和完善适合自身的二级督导体系,形成有医学特色的督导制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医学精英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徐薇薇,刘晖,张勤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4): 3-7.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20.04.001
摘要   PDF (3571KB)
精英教育最本质的特征是在教育模式上持续的、深入的师生互动,强调理智、个性和抱负的培养。由于医学教育的教育学属性,其具有典型的精英教育特点。北京协和医学院自1917年建校以来,一直坚持医学精英教育,形成了小规模、长学制,高进、优教、严出,以培养能力为主的医学精英教育思想,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医学人才。面向未来,学校还需进一步完善医学精英教育培养模式,发挥对中国医学教育的带动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子生物学线上教学实践与思考
蒋小英,宁启兰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3): 34-39.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22.03.007
摘要   PDF (1974KB)
分子生物学是医学院校医药专业本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笔者先后给我校西医联培班、药学专业学生及留学生的分子生物学课程采用了线上授课模式,以达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总体目标。现将三次线上教学实践进行总结与思考,与大家分享。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线上线下、理实一体、护患融合”教学模式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姚秀钰,绳宇,张慧,张欣,梁涛,杜悦娇,张勤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3): 23-27.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22.03.005
摘要   PDF (741KB)
目的 探讨“线上线下、理实一体、护患融合”教学模式在本科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级本科生为研究组,采用“线上线下、理实一体、护患融合”教学模式。2018级本科生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从知识水平、专业情感和学习能力三方面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 两组学生在课程成绩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学生的专业认同和自主学习能力评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线上线下、理实一体、护患融合”教学模式在保障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可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和专业情感,学生认可和满意程度高,可推广使用,进一步提升护理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优质护理人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混合式教(导)+学”理念的“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之实践
董为人, 肖纯凌, 郭晓奎, 夏欧东, 关喆, 仇欣霞, 王巧玲, 陈英华, 文民刚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9, 9 (4): 3-7.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19.04.001
摘要   PDF (3150KB)
课程思政为一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所有专业课程中融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包括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职业素养等,来规划设计课程的教育教学内容,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为例,基于笔者提出的“混合式教+学”的理念,将思政内容“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理论课、实验课和第二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已在全国60多所高校示范,获得好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协和医学院在线教学调查与分析
卢永平, 张勤, 杨萍, 涂文记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3): 8-14.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20.03.002
摘要   PDF (4442KB)
本文从在线教学现状、教学设计、教学满意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意见和建议等方面调查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协和医学院在线教学情况,并对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反思,对常态下加强在线教学提出了建议。未来学校应加快优质教学资源数字化和教学活动网络化建设,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技术探索教育智能化和自适应学习模式,加强对教师在线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全方位培训指导,并对学生在线自主学习进行引导,完善在线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医学线上互动教学模式探讨
冯劭婷,何军芳,何科,张昆松,杨素清,匡铭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2): 14-20.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20.02.004
摘要   PDF (4382KB)
“停课不停学”是教育部应对COVID-19疫情导致的延期开学而提出的新举措。自2月17日以来国内各大医学院校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线上教学活动。本文将中山大学医学线上互动教学实施方案设计过程、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对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处于不同学习阶段医学生群体的线上互动教学提出建议,以期为国内医学院校在特殊时期的线上互动教学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医学统计学虚拟教研室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曾芳芳,陈雯,张晋昕,朱淑明,吴少敏,顾菁,郝元涛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3): 13-16.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22.03.003
摘要   PDF (711KB)
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本文首先介绍了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必要性,接着基于国家一流课程的建设基础,从新型教研形态,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跨校、跨地域的教学交流和培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探索医学统计学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以期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微课为枢纽,推动“心血管生理学”线上教学
白洪波,董颀,汪鹏,涂永生,卢佳怡,李建华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2): 60-64.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20.02.013
摘要   PDF (4349KB)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线上课程以其灵活性、可自学性的特点帮助师生们实现了“停课不停学”的目标。本文介绍了广州医科大学“心血管生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线上翻转课堂实践及师生互动新模式探索。实践表明,以微课为枢纽,线上教学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AR技术在医学教学及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牟芬, 陈红, 李玲玲, 常亚男, 乐芳舒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9, 9 (5): 31-35.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19.05.006
摘要   PDF (6860KB)
医学知识的学习大多数是在教室里或工作中,内容涉及复杂医学技能的掌握并要求学习者在工作中要达到专业标准水平。由于安全性、成本或教学方法等原因限制,现实教学中的培训并非总是可行,因此需要其他教学方法来实现医学生对临床专业知识的掌握。将AR技术应用于医学临床及教学中,对于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医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初级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认识等方面有重要意义。AR技术可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同时支持对复杂医学知识的学习。AR技术应用于医学教学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进,更弥补了传统教育技术的不足,可使教学效果更加突出。本文主要从AR技术在医学临床及教学应用中的优势进行阐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 培养卓越医学人才
卿平, 柴桦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9, 9 (5): 3-9.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19.05.001
摘要   PDF (4751KB)
四川大学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扎实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获得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本文以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为例,介绍了医学课堂教学与学业考核改革、融合推进教学软硬件环境升级改造、强化教学激励和教师培训、开展个性化教育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及拓宽医学生国际视野等方面的举措与成效,可为综合型大学培养卓越医学人才提供有益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口腔临床实践能力分段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口腔修复学为例
周薇娜,王琛,严斌,陆晓庆,张玮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3): 40-44.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22.03.008
摘要   PDF (794KB)
目的 以口腔修复学为例探讨口腔临床实践能力分段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6级口腔医学本科生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一组为对照组(n=50),接受传统临床实践教学方式,不进行临床技能培训的特殊干预;另一组为对照组(n=50),采用“分段式”口腔临床技能培训的全程干预。比较两组学生的技能培训考核成绩,并对其教学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研究组学生的技能培训考核成绩为85.45±1.0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68.32±3.23分,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学生的临床教学满意度为98.00%,而对照组学生的临床教学满意度为78.00%,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实施口腔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一体化新模式有助于学生临床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有在口腔临床医学其他学科中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浅谈临床型学位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陈纯,黄俊彬,黄丽奋,薛红漫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5): 3-6.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20.05.001
摘要   PDF (2525KB)
医学研究生被划分为临床型和学术型,传统临床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注重培养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对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较为忽视。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从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加强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的结合,基础知识积累和学术涵养塑造、科研第二导师指导、医院和学校等投入保障等措施,来塑造具有多种发展潜能的临床与科研高度融合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山大学临床预见习的回顾与展望
冯劭婷, 杨素清, 马晓晴, 吴雨佳, 匡铭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9, 9 (2): 41-45.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19.02.011
摘要   PDF (771KB)
临床预见习作为中山大学“早期接触临床”的主要形式,经过20年的实践、探索与发展,目前已被国内多所医学院校认可与推广,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但其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从中山大学临床预见习这一教学活动的诞生背景、价值及现状进行文献回顾学习,结合我校医科在临床预见习实施过程中积累的相关经验,进一步分析临床预见习在医学教育实践中的存在问题与挑战并提出改善策略,以期对其未来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医学统计学课程思政探索
温艳婷,沈苏南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3): 49-52.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22.03.010
摘要   PDF (730KB)
思政教育与医学统计学相结合,对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医学统计学教学与思政教育出现了新的结合点。我们深入挖掘提炼了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医学统计学教学体系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发展了一系列融合课程思政的医学统计学教学案例,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案例蕴含的思政元素传递给学生,使大学生在接受知识传授的同时得到正确的价值引领,强调医学统计学课程的“育人”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临床教学查房前的准备工作探讨——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例
吕晓虹,陈适,李玥,胡亚,景泉,王迁,潘慧,朱惠娟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1, 11 (3): 3-7.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21.03.001
摘要   PDF (3761KB)
目前,国内临床教学查房的准备工作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包括带教老师的教学设计不足和学生准备不积极两个方面。而临床教学查房前的准备是保证临床教学查房质量的关键所在,其准备内容包括教师、学生和环境三方面的准备。临床教师需进行课程设计、教案撰写、课件制作、与患者沟通等多方面的准备。学生需从搜集基础知识、完成病例汇报、梳理临床思维逻辑和注重沟通技巧等角度进行准备。临床教学查房的环境准备包括对患者的隐私保护、教学环境设计和教学物品准备。除此以外,本文还从提高师资水平、保证临床教学查房规范性、创新临床教学查房模式、引入自媒体和虚拟患者等方式提高学生准备的积极性等角度提出建议,旨在促进临床教学查房前准备工作的推广与规范,确保临床教学查房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升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齐炜炜,何军芳,高国全,王海河,杨霞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3): 3-7.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22.03.001
摘要   PDF (965KB)
医学院校肩负着举办高质量医学教育、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直接关系高等教育的传承和创新。因此,重视和加强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无疑是高等医学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应该从教学基本功、推动教学改革和融入课程思政等方面加强医学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以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为目标的“临床思维方法与决策”课程的创建与实践
王悦,徐弘昭,迟宝荣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3): 8-12.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22.03.002
摘要   PDF (1153KB)
创建“临床思维方法与决策”课程及教学实践,旨在解决临床医学教育单一系统一贯制、缺乏多学科指导的临床思维课程问题,解决临床思维课程教学团队组成结构及教学能力资源优化及整合问题,以及临床思维培养缺乏有效的多维度评价体系及全过程管理问题。建立跨学科教育教学新模式,以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等为目标,最终培养及提高医学生临床岗位胜任力,强化医学思政教育,提高人文职业素质水平,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医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实践——面向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角色式”神经病学课程设计
王旭,马驰,包立阳,李光健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3): 45-48.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22.03.009
摘要   PDF (768KB)
“新医科”背景下,在培养未来复合型临床医生的课程体系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需求越发迫切。我们面向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探索“角色式”神经病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及实践,相较于“传统式”教学模式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了“新医科”背景下课程思政的要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科教融合的精神医学专业神经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刘彦娜,杨晓寒,范凯,刘钢,赵子楠,马坚妹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 12 (3): 17-22.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22.03.004
摘要   PDF (1150KB)
目的 神经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课程,对于学生掌握疾病发生机制和相关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但因其名词多、通路繁杂、结构抽象等特点,学生往往缺少学习主动性,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科教融合教学模式,并比较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差异。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法,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建立了以知识获得及应用过程为重点的科教融合教学模式,并比较了实行前后学生学习效果、解决问题的方式、对科研的兴趣和教学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教学模式改革后,学生学习效果显著提升,解决问题的方式更为积极和多元化,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有所增长,教学满意度显著提升。结论 科教融合教学模式能提高神经解剖学教学质量,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兼具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
赵阳,包立阳,解博,罗明雅,孟红梅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 (6): 56-59.   https://doi.org/10.3868/j.issn.2095-1582.2020.06.012
摘要   PDF (2222KB)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我国医学生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着重培养住培学员临床业务能力的同时,其心理健康状况亦应得到充分重视。本研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在某三甲医院某内科住培基地参加培训的学员共计107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与中国常模比较,住培学员在强迫状态、抑郁、恐怖方面得分无明显差异,而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均优于中国常模。本研究对可能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作了系列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